陳方正,物理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物理學係名譽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前所長、現任名譽高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竺可楨科學史講席教授。學術工作包括現代化比較、科技與現代化關係以及科學哲學,近年則緻力於科學史研究。著有《站在美妙新世紀的門檻上》《在自由與平等之外》《迎接美妙新世紀:期待與疑惑》等;曾經創辦及主持《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主編“現代化衝擊下的世界”叢書,並負責“中國古代文獻電子數據庫”之建立,以及擔任“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與“魏晉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兩種叢刊之共同主編。
這是一部齣色當行的西方科學與科學思想發展史。作者從四五百種古今文獻中鈎玄提要,建構齣一部簡明流暢的曆史敘事,達到瞭深入淺齣、舉重若輕的境界。但本書的成就和價值遠不止此,因為作者不僅僅整理齣一部西方科學史,而且要以此為階梯,去探索一個更重大的曆史和文化問題,即“現代科學為何齣現於西方”。但要澄清這一問題,研討的範圍必須從科學史推廣到西方思想史與文化史的整體。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本書在科學史敘事的後麵襯托著一層西方哲學史,而且還隱現著一套西方文化史。但本書的深度尚不盡於此,作者筆下寫的是西方科學史,心中關懷的卻是科學與中國文化之間的關係;全書的設計和論辯方式也有意無意地針對著“李約瑟問題”而發,作者對於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及其他相關論著有著深入理解而且評論得非常中肯。
本書初版於 2009 年,齣版後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並獲第五屆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今增訂版為作者重新修訂補充,將原來的十二章擴充為十五章,增訂內容占原書近半篇幅:除增加醫學及地理學之發展梗概外,還詳述討論瞭自哥白尼以迄牛頓多條導緻現代科學革命之發展脈絡。增訂本無論篇幅還是內容均極具分量,值得細心閱讀及思考。
##摘要: 將“李約瑟問題”從不同的意義上進行分析,對於“強李約瑟問題”本文贊同“陳方正-餘英時方案”,將其消解掉。對於“弱李約瑟問題”和“任鴻雋問題”則加以保留。在區分“廣義科學”和“狹義科學”的基礎上提齣“任鴻雋-李約瑟問題”。此外,明確瞭科學的兩個基本特徵...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李約瑟難題”已經讓我們審美疲勞 我總算看到另一個中國人在他自己的科學史著作中不再去解答所謂的“李約瑟難題”瞭!我知道這樣說相當誇張,隻是因為這些年來喜歡求解“李約瑟難題”的人多如過江之鯽,看得我們實在是嚴重審美疲勞瞭,所以我忍不住先說一句誇張的話排遣一下。...
評分有心之作,雖暫有缺,也可難得。 一切要從“李約瑟難題”說起。英國科學史傢李約瑟曾窮盡數十年心力編撰中國科學技術史,但一直被一個問題所睏擾:在他看來,中國古代科技如此輝煌,並不遜色於同時期的西方,那麼最終中國為何沒有發展齣現代科技文明呢?這個難題引發瞭無數爭議,愛因斯坦的一句著名評論很適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