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正,物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物理学系名誉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前所长、现任名誉高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学术工作包括现代化比较、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以及科学哲学,近年则致力于科学史研究。著有《站在美妙新世纪的门槛上》《在自由与平等之外》《迎接美妙新世纪:期待与疑惑》等;曾经创办及主持《二十一世纪》双月刊,主编“现代化冲击下的世界”丛书,并负责“中国古代文献电子数据库”之建立,以及担任“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与“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两种丛刊之共同主编。
这是一部出色当行的西方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作者从四五百种古今文献中钩玄提要,建构出一部简明流畅的历史叙事,达到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境界。但本书的成就和价值远不止此,因为作者不仅仅整理出一部西方科学史,而且要以此为阶梯,去探索一个更重大的历史和文化问题,即“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但要澄清这一问题,研讨的范围必须从科学史推广到西方思想史与文化史的整体。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本书在科学史叙事的后面衬托着一层西方哲学史,而且还隐现着一套西方文化史。但本书的深度尚不尽于此,作者笔下写的是西方科学史,心中关怀的却是科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全书的设计和论辩方式也有意无意地针对着“李约瑟问题”而发,作者对于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及其他相关论著有着深入理解而且评论得非常中肯。
本书初版于 2009 年,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并获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今增订版为作者重新修订补充,将原来的十二章扩充为十五章,增订内容占原书近半篇幅:除增加医学及地理学之发展梗概外,还详述讨论了自哥白尼以迄牛顿多条导致现代科学革命之发展脉络。增订本无论篇幅还是内容均极具分量,值得细心阅读及思考。
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生物化学,1931年出版三卷本经典著作《化学胚胎学》,成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后又发表《生物化学形态学》和《胚胎学史》,194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7年李约瑟对中国科学...
评分 评分 评分##摘要: 将“李约瑟问题”从不同的意义上进行分析,对于“强李约瑟问题”本文赞同“陈方正-余英时方案”,将其消解掉。对于“弱李约瑟问题”和“任鸿隽问题”则加以保留。在区分“广义科学”和“狭义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任鸿隽-李约瑟问题”。此外,明确了科学的两个基本特征...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中国古代科技在发展上长期领先于西方,而现代科学技术为什么在西方产生?”这便是困扰了国内外学者多年的“李约瑟问题”。 李约瑟认为: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园后15世纪这漫长的一千六百年间,中国科技一直超越西方,只是因为文艺复兴以及相关巨变,西方科学才一飞冲天,超越...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