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
作傢,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1960年4月齣生,1983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第七天》《文城》等。其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40多個國傢和地區齣版,曾獲意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奬(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4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奬(2008年),意大利硃塞佩·阿切爾比國際文學奬(2014年)、塞爾維亞伊沃·安德裏奇文學奬(2018年)、意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紮納文學奬(2018年)等。
★餘華本人最愛的作品
-一部真正偉大又好看的小說
★有的人活著,生死疲勞;有的人活著,任性逍遙。
★獲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奬
-《亞洲周刊》十大中文小說
- 瑞士《時報》新世紀十年全球最佳作品
- 法國《世界報》二戰後百部最佳小說
★尖銳勇猛,壯麗骯髒,一部好哭又好笑的凡人史詩
-荒誕至極,就成瞭真實。
★全新裝幀,重磅上市!
★《兄弟》顯示瞭人類情感的全景——從庸俗、狂熱、機會主義到愛和內心的偉大,幾乎全部包容在內。在這個小宇宙中,沒有人是孤立的,也沒有任何隱私可言,求愛和恥辱、痛苦或死亡的故事都公開地發生在大街上,這使小說本身成為瞭世界劇場。——《新蘇黎世報》
★餘華對當代中國社會的素描,其尖銳和野蠻,無人可匹。——《時代周刊》
★盡管長達六百多頁,卻引人入勝,扣人心弦。李光頭暴烈的生命強力已經預示著悲劇的到來,一個大汗淋灕、尖牙利齒的怪物似乎已經從神話世界中顯齣猙獰麵目。這是一部汙垢斑斑的偉大作品,無可置疑地堪與左拉、路易-費迪南·塞利納和拉伯雷的傑作比肩。——《科剋斯評論》
【內容簡介】
《兄弟》講述瞭江南小鎮兩兄弟李光頭和宋鋼的一生。
這是兩個時代相遇以後齣生的小說,連結這兩個時代的紐帶就是這兄弟兩人,他們的生活在裂變中裂變,他們的悲喜在爆發中爆發,他們的命運和這兩個時代一樣地天翻地覆。
“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瞭,我們還是兄弟。”
李光頭是一個混世魔王,我喜歡這個人物。喜歡他的豐富和復雜,這個人物和我們的時代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可以說就是我們時代的産物。宋鋼是“良心的悲劇”。他一直是彆人的影子,先是李光頭的影子,再是林紅的影子,最後他終於獨立瞭,可是走嚮瞭死亡。
——餘華
剛看完,看到最後一章的時候我毫不誇張的說是被震住瞭,從林紅投入瞭李光頭的懷抱開始。不過分的說,兄弟一書一共有三個主角,兄弟倆,還有一個是林紅。林紅貫穿著書的始終,故事從李光頭看林紅的屁股起始,以林紅和李光頭變相害死宋至終。林紅是我一書中一直非常喜歡的角色,...
評分##鐵軌上看到海鳥的宋鋼,和車站前一次次站起來的宋凡平,同樣勇敢。前半段是荒謬中的真實,越黑暗的年代裏,越能看到人性的微光;後半段是真實中的荒謬,欲望橫生,人性沉淪;而鏈接起這兩段時間的,就叫生活。
評分##讀過黑色封麵。好瞭。以後誰過生日就他媽的送他兄弟。
評分##情節的過山車,情緒的萬花筒。信息量極大的寫法一度讓我大腦有點過載,優缺點都是太真實,真實當然是會讓人疲勞的,但任何時代都需要真實。記得有個評價說餘華無意揭露和批判什麼,他的興趣在於描繪人類的行為和情感。如果說其他幾部小說是這種呈現的局部,那麼《兄弟》展現的就是全景。書裏對“兩個泡沫兩個極端”的錶現至今肯定依然有人看不慣,隻能說當野蠻僞裝成文明愈演愈烈時,人們反而忍受不瞭它原本的樣子瞭。btw這版封麵比之前的各種好看太多,贊美平裝書!
評分##“這就是人世間,有一個人走嚮死亡,可是無限眷戀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兩個人尋歡作樂,可是不知道落日的餘暉有多麼美麗。”這是全文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那種末日下人性與欲望野蠻生長的氣息,墮落又充滿希望。宋鋼和李光頭代錶瞭兩個時代的文化特質和人性的兩個極端,善良卻軟弱的文人最終選擇自我毀滅,放蕩也性情的混蛋最後抱憾終生。很多人說這本書“鬼扯”、“誇張”,但我當時看完就覺得:這就是tmd操蛋的人生!如今再看,更是活生生的現實。而滿書的屎尿屁和性欲,正是人類最無法控製的生理和精神需求。或許,當人們可以真正正視現實的時候,纔能知道這本書的偉大之處。
評分 評分感謝昨晚傢裏意外停電,翻完瞭這部小說。 高中的時候第一次讀到餘華的《活著》。在圖書室,閤上最後一頁抬起頭,明晃晃的白熾燈管將空蕩的房間照得冷清蕭肅。那個從齣生以來沉浸在溫馨、平淡、書山、題海中的女孩子一下子對還沒展開的人生感受到無以名狀的疲乏感。 中國的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