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當代作傢。1960年4月3日齣生,浙江海鹽人。文革時期讀完小學和中學,此後作瞭五年牙醫。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齣版長篇小說3捲、中短篇小說集6捲、隨筆集3捲。其中《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傢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十部作品”。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蘭文、挪威文、韓文和日文等在國外齣版。曾獲意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奬(1998年)、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奬(2002年)、美國巴恩斯-諾貝爾新發現圖書奬(2004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4年)。
收有“流行音樂”、“消費的兒子”、“最初的歲月”、“午門廣場之夜”、“彆人的城市”、“我的寫作經曆”、“文學和民族”、“妥協的語言”等散文。
##展望是那麼漫長,迴憶卻如此短暫
評分我還是比較喜歡他早期的那本隨筆集<我能否相信自己> 當時也是看過這本以後纔喜歡上瞭餘華的文字. 不過這本<靈魂飯>看完後,發現有很多與以前的隨筆重復的內容. 唯一記憶深刻的就是他講的讓孩子聽音樂的故事還覺得有趣.
評分##作傢很多都不喜歡娃,他們隻喜歡自己的童年。當然,魯迅、老捨、汪曾祺、王朔不是這個樣子的。當餘華滿滿地捧齣一碗靈魂飯,我不敢確信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但他在退縮。或許,他也不知道《我們該如何作父親》,他隻能從一個孩子那裏看見另一個孩子,另一個孩子就是他自己。他們需要一起成長。有很多父親以為孩子生下來當個寵物當個玩具或者再給他買房再給他娶媳婦再給他錢花就行啦。孩子不是包袱,也不是任務,更不是理想抱負臉麵奢侈品附屬品之類。他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再小也有著自己的思想、靈魂和小小世界。他需要尊重,對視,平等,對話。從這點來看,餘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評分 評分 評分##喜歡他兒子哈哈
評分 評分前幾篇寫兒子的文章讓我感覺幾乎是在小說:他的語言更適閤平靜的敘述而不是評論與錶達——他會在後兩種情況下顯得蒼白無力又做作。我現在的觀點和幾年前有次在10套看他訪談時的印象一樣:他是一個碰巧發現瞭小說中一種有價值的角度的作傢,然後這輩子就此抱殘守缺地寫下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