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特聘教授,自由穿梭于经济、历史、政治、哲学、医学之间的跨界达人,本行是经济学家,却同时具有哲学与医学学位,曾任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兼副行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导。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著有经典畅销书《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这是一本振聋发聩的书。核心问题是要回答:为什么科学革命发生在西方而不是中国?关于这个问题,前人的回答大都局限于“西方中心论”。文一教授这本书用硬核的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作支撑,跳出文化与制度陷阱,采纳“国家竞争体系”这个框架,论证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不是因为缺乏民主自由、理性思维,而是因为长期处于和平富足的大一统环境,缺乏参与国际军备竞赛、商业竞争的意志和“困而知之”压力。这本书,如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刷新我们认知的,不只是结论,还有过程,以及如何用逻辑去思考问题的方式。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这样的启发与觉悟。
##得耐着性子读下去,很多观点有点主观,枚举的例子也偏牵强。
评分 评分 评分##时下“密码”太多了,解码者都以为找到了“终极大法”,却忘了这个世界原本充满了层层嵌套着的“法门”,不存在万能钥匙。祛魅不应产生新“魅”,自省重于自信,当把谓之“密”的因素提炼放大推而广之,则在其自以为的振聋发聩状以引人瞩目的同时,也堵上了继续挖掘识别更多可能因素的其他道路!这或许已成为“去西化”思维与流派的固化模式:1.攻其一点,不及其余;2.历时性与共时性纠缠不清;3.回顾的精细与展望的粗糙;4.严重的“内外分别”;5.“做什么”与“怎么做”的失衡……“只有当全球每一个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并进入由工业化支撑的福利社会,以人类基本道德为基础的全民平等参与的政治福利体系才变得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这是多么绚丽的图景,如此幻彩迷人,却一样要伴随着夕阳沉落……
评分##基本观点:欧美国家在彻底去道德化的基础上,由在集体性死亡面前产生的求生欲望和由此导致的集体行动,欧洲国家面对大规模、经常性的国破家亡,在发展军事实力的同时,推动了科学革命和技术进步,进而率先进入了工业社会。这就是欧美崛起的秘密。 但是我还是有个问题迷惑不解,...
评分##材料对论点的支撑不够强,偏弱的论证。材料来源太野,所取用的,偏极端。史料列举太重太冗,好处是可以当做欧洲殖民史的入门读物。洞见更在于对十字军的祛魅化溯源,乌尔班二世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圣战”不是基督教的夜壶,用完了想藏起来,没有这好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