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防渗之争

圆明园防渗之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永新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21-11-1 平装 9787520720342

具体描述

赵永新:笔名柏木钉、李晗冰等,《人民日报》高级记者。1970年生于山东,1992年曲阜师大中文系本科,1995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人民日报》工作至今。2007年之前主要从事环境报道,曾获评2005年“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之后转为科技报道。著有《三代科学人》《科技创新热点辨析》。

2005年春,圆明园防渗事件被媒体曝光。这件事前后历时大半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环保法》,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贯彻实施,堪称我国环保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到底是环保,还是破坏环境?圆明园到底是要建成遗址公园,还是建成一个现代公园?本书全面、生动再现了圆明园防渗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时隔十六年之后,当我们回望圆明园防渗这面镜子时,又能从中看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昨夜看到1点看了一半,今天下班后一个人在办公室迫不及待读完的书。 作为曾经的环境保护志愿者,如今给学生讲公共参与的老师,感慨这16年来的生态文明、舆论监督、公众参与、环保组织、政府决策的全方位变化,不变的则是精英与大众审美、自由与保守观念、利益复杂的决策所必然形成的冲突。 感性而言,一直觉得北京城的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建设治理,本可以做的比现在好上千百倍。

评分

评分

##这算是中国的调查报告吗?太水了

评分

##理,越辩越明

评分

##读的很顺。不过结尾有点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感觉。可能是此时的舆论监督氛围更加艰难了吧。基本上没有再有那样的集体讨论环保公共事件的情况了。有什么问题动辄成为公共事件,只能等官方通稿。某种程度来说各方都没有形成一种就事论事的习惯。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真的好难,某些人把它等同于全盘否定自己吧?另外, 本书成稿于2007年,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出版,毕竟已经过去十五年了。且没有补述一点最近十年圆明园的变化。有些遗憾。

评分

评分

##鄱阳湖大坝修建正在经历与05年圆明园防渗工程类似的进程。一旦破坏式建设的惩罚成本低,就会有商人行使少数人利益,圆明园里可以租别墅、开游乐园。过去了十几年,原则到底是开发还是保护,我们还是没想清楚。环保是面向未来的一种事业,公众参与在其中极为重要,不一定要成为专家才能讲话,每天和这些草木、土地、动物、河流相处的我们这些多数的人基于经验的感知,或许是我们手里最好的武器。即使写的有点啰嗦,但真的值得一读,麻烦此类书 请一定要大火特火! 看完了,给五星,没得说,虽然还有很多瑕疵。想说的话很多,在短评中写不下了,于是就把我在豆瓣的第一篇书评献给这本书吧。 圆明园事件恰好发生在我的大学期间,发生在我大量修习专业课的阶段。虽然由于考研等原因没有特别去关注这件事,但其启蒙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最后的...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