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文学三巨头”之一,影响世界文学的重要作家。
译者:刘宗次: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曾参与《俄国文学史》和《俄国文学批评史》的编写,翻译了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雷巴科夫等作家的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专家,醉心于病态心理和反常心理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清晰展现了四种心理,《赌徒》展现的是“赌博心理”,或者说是“冒险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赌场经历为小说《赌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债务的逼迫也为《赌徒》的小说营造了别样的氛围。
##“当我们还是狗熊的时候,法国人的,即巴黎人的民族形式就已经臻于优雅精致的境界。革命继承了贵族的遗产。现在,连最粗俗的法国人也可能具有形式十分雅致的风度、举止、谈吐甚至思想,却没有用精神和心灵主动去发展形式。一切都得之于继承。自然,他们可能是最空虚、最卑鄙不...
评分 评分##比前两部轻巧了许多
评分 评分这本书很老旧了,带着经年的书香与脆弱,也带着——旧时代那种昏聩的狂欢。 好像越读欧美旧小说,反弹似地越喜欢卡门与堂吉诃德那样的激烈人物,可能他们是更符合现时代的血肉灵魂,而非从前那些把命运交给俄罗斯轮盘赌式的人生。 《赌徒》与《何塞》,两个名篇,却难以置信主...
评分 评分##陀爷这部小说可以说很纯粹了:没有探讨信仰也没有反思社会问题,只有纯粹的肾上腺素——不管是赌博还是爱情(甚至这两者都难以区分了),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从老太太出场开始就高潮迭起,读者的情绪会一直紧绷着,松弛不下来。因此阅读过程必然是淋漓畅快的。现实中这样病入膏肓的赌徒虽然少见,但大部分人其实也在赌:不是在赌场上赌,而是拿自己人生在赌。一辈子追求名利、权力,付出人格、健康、家庭等沉重代价,最后是否能够达到目标,却很有可能完全取决于运气。我不信作品里的家庭教师能够戒赌,我也不信现实中这芸芸众生能够觉悟。
评分##关于赌博时的心理描述非常精准到位,赌徒总是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总是在等待、计算,直到最后身心彻底麻木。而贯穿于始末的心理状态就是一个字疯。陀式很擅长描写疯的状态,私以为这其实是随处可见的日常,而不仅仅是只在小说里存在的抓马情节,尤其现在大环境越来越差的情况下,人也更容易疯。翻了一下写作背景,不知道陀是不是缺钱花,整体写的其实有点仓促,个人感觉对赌徒的疯癫状态表现得还不够极致和极端,所以扣一星(当然男主角的身份转变是很有说服力的)购于萬聖書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