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保羅·馬丁(Jean-Paul Martinon),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Goldsmiths College)“視覺文化和哲學”(Visual Cultures and Philosophy)教授,並與伊爾·羅格夫(Irit Rogoff)共同創建金史密斯學院“策展/知識”(Curatorial / Knowledge)項目。著有《策展哲學》(The Curatorial: A Philosophy of Curating)及《作為倫理的策展》(Curating As Ethics)。
譯者:
王乃一,策展人,MediumMedia聯閤創始人,英國皇傢藝術學院V&A/RCA History of Design博士候選人,英國中英文化協會(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兩屆學術奬金的獲得者。自2017年起,在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開設“當代設計策展”和“設計批評與策展研究”方嚮課程,從事設計策展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策展哲學》是英國倫敦金史密斯學院視覺文化係“策展/知識”項目近五年的研究成果閤集,創造性地提齣“策展性”概念,書中的六個主題展現瞭思考“策展性”的方式,啓發讀者對策展進行解構性的思辨。本書在一種全新視角下探討“如何思考策展”這一議題,展現瞭從逸事到理論、從個人到哲學等多個審視角度。不同維度的探討使人們對策展産生瞭全新的思考。突然間,策展變成瞭一種活動,涉及所有人(藝術傢、策展人和觀眾),不僅是被動的接受者,更是積極的參與者。
《策展哲學》將當代哲學思想和理論帶入對“策展性”的討論之中,使人們能夠超越對展覽項目的簡單描述,並對其進行反思。本書理論具有前瞻性,其理論框架對思考策展及其意義來說必不可少。
##都是中國字但就是看不明白他在絮絮叨叨什麼?大多數時間作者在對他自己發明的新概念“策展性”進行詮釋,卻一直處於神神叨叨自說自話狀態,讓人懷疑他平時和他英語的同胞能有效共通的信息量是多少?如果是書裏這種狀態我想50%就是高的瞭,真的應瞭他開頭說得:“我們的計劃是停止人們的策展!”看完他通篇的神譫之語,可能一般人都會覺得策展人是一幫神經病,對他們策劃的展覽也頓時興味索然毫無期待。個人認為展覽還是要遠離知識分子化,不要動不動就發明新概念好像當年那些知識分子發明意識形態戰爭,展覽是需要觀眾的,否則不太能稱其為“展”,非把展覽弄成高僧禪定參悟圓覺經一樣的東西是不是有些誤入歧途?也許作為一種思考和理論前沿探索可能有其寶貴之處,但可能不太適閤中國策展人。
評分##第一次創造性提齣“策展性”概念的理論書。書的質感非常好。
評分##我熱愛音樂,因此這本書第六章“舞颱”相關內容最吸引我。啓發我思考音樂相關的內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2022.4.12看完 感謝中國畫報贈書 一本閤集,抱著比較高的期待,萬萬沒想到,認真讀完瞭,最後一個字也看不懂!滿腦子都是問號❓❓❓不知道是因為翻譯還是哲學,總之就是不明覺厲
評分##集結瞭策展領域的前沿研究,很有意思,專業性強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