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博弈

美日博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 于杰 冯佳 张健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信出版集团 2021-9-10 假精装 9787521732153

具体描述

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Clyde V.Prestowitz)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创始人、所长,美国商务系统前高官。

【编辑推荐】

1.美国商务系统前高管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回忆录,亲历者讲述还原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与谈判细节,涉及汽车、高铁、半导体等领域。

2.这本书对当年克林顿政府采取对日贸易约束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形成了目前决定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诸多法案。结合当下,阅读这本书也能理解美国为什么会实行强硬的对外贸易政策。

3.书中就对外贸易实务中,美国相关各方间的信息壁垒、博弈甚或互相拆台的记录,颇有画面感,有利于旁观者厘清对美国内部决策体系的认知。

【内容简介】

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段,是日美经贸关系的转折期——美国从容忍来自日本的巨额贸易逆差,到通过贸易制裁扼制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进而挑战日本的产业政策和市场体制。

这一转变并非美国出于日本在经济总量上追赶的顾虑,而是包括本书作者普雷斯托维茨先生在内的一线谈判官员和美国产业界人士就美国产业所面临的威胁不断发出警示所产生的影响。

本书作者早年留学日本,在日本营商多年,自卡特政府时期即参与美日贸易谈判,历经三届美国政府,深谙日本文化,是深刻理解东亚模式的美国一线贸易官员代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美国本土,他是有名的知日派,被称为“日本通”;在日本,他则被视为美国对日经贸政策的“鹰派”,《日本经济新闻》甚至在头版称其为“造成日美经贸关系紧张的罪魁祸首”。

《美日博弈》一书详细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激烈的10年中两国各界就贸易问题的政策和态度变化过程:日本如何一步步在贸易和科技领域追赶美国;美国如何从放任日本的追赶到从协议和制度上约束日本,进而形成目前决定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诸多法案。

本书是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的一手材料,从汽车、钢铁、飞机到半导体领域,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留下了外人无法了解的细节。

本书英文版甫一出版,即入选当年美国《商业周刊》年度十佳商业书籍;克林顿入主白宫后,便让其财经阁员熟读本书。本书也有助于理解美国时下为什么实行强硬的对外贸易政策。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谈判的亲历者,作者对对当时的美日双方贸易实务中的信息壁垒与博弈过程的记录与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本书在分别阐述并分析了日本经济何以腾飞,以及美国为何逐渐衰落的问题之余,还对两国的当下形势和未来方向给予了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在他看来,未来的美国需要重新界定主次,保持国家的产业、技术和金融实力是重中之重;在贸易政策与谈判问题方面,要制定一个贸易事务与国内计划相结合的全面议程,以美国整体利益和优先事项为基础;要降低政府预算赤字,通过鼓励提高储蓄率来创造更多资本,提升商业实力。 诚然,当年的美日贸易摩擦和今时今日的中美贸易战有诸多不同,但在读本书过程里,通过作者以亲历者角度剖析美国对外贸易的诸多政策和相应法案的出台,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这个「对手」。 本书原名“Trading Places: How We Are Giving Our Future to Japan and How to Reclaim It”,后半句就是封皮上的话,但前半句译为“美日博弈”着实有点夺人眼球的噱头味。直白的将国家间关系称为大国博弈,这类叙事难免有简化之嫌,往往会落入阴谋论的陷阱。一开始我是抱着看...  

评分

##日本公司不遗余力地在个人与公司利益间建立认同感。虽然大多数日本人的工作不是正式的终身雇佣制,但这种道德观使得他们努力做到了这一点。职级晋升和薪酬按资历计算,公司有工会。董事会主要由公司内部人员组成,所有高管都是如此。日本人认为美国从外部招聘人员来担任核心高管的做法非常奇怪。他们想知道,这些高管如果没有在自己的家庭中成长,没有从一开始就成为其中的一员,如何能够理解新家庭的思维方式。公司的家族性质是其家长式作风的根源,这也导致其具有某种专制特点。家庭并不民主,日本企业同样如此。日本社会以群体为导向的本质促成了这种权威。没有公司的支持,一个日本人通常很难获得住房抵押贷款;如果没有公司的帮助,对大多数日本人来说,成为高尔夫俱乐部会员是不敢想的。公司给予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作为回报,它需要员工服从

评分

##在美国,一切都是被允许的,除非特别禁止。在日本,一切都是被禁止的,除非特别允许。 对外,日本利用了美国的开放,拿到了美国的技术,并加以努力,并通过说客游说,占领了美国的市场,导致贸易失衡。 对内,由通产省制定的产业政策帮助日本对特定产业进行扶持,利用显性或者隐性的贸易壁垒拒绝美国,利用媒体宣传,给大众营造出自己是受害者,是美国在搞事情的舆论环境,从而让本国消费者忽略自己承担了昂贵的消费品这个事实。 以日为师,以史为鉴。

评分

##虽然写的是上世纪80年代美日的贸易博弈,但更容易让我们想到的是今天中美的贸易博弈。看完书有个感慨就是毛主席太伟大了!中美和美日之间有个最大的不一样就是中国的独立性!因为从建国时候的独立性的建立,让中国在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不至于捉襟见肘。 而日本和美国对很多事物的角度不同,观念不同,导致很难妥协,其中很多东西文化的碰撞挺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先进的市场经理体系和优秀的企业家的努力,而他们忘了,政府在战时投资激增时代无处不在的作用和美国大陆没有战火的摧毁 日本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国家的整体统筹,团结一致,忠诚且勤奋的企业家和员工的努力的结果。而他们忘了,在战败后作为美国国家地缘政治战略的一部分,为了拉拢日本,确保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向日本转让了大量的技术,并进口他们的商品

评分

评分

评分

##在美国,一切都是被允许的,除非特别禁止。在日本,一切都是被禁止的,除非特别允许。 对外,日本利用了美国的开放,拿到了美国的技术,并加以努力,并通过说客游说,占领了美国的市场,导致贸易失衡。 对内,由通产省制定的产业政策帮助日本对特定产业进行扶持,利用显性或者隐性的贸易壁垒拒绝美国,利用媒体宣传,给大众营造出自己是受害者,是美国在搞事情的舆论环境,从而让本国消费者忽略自己承担了昂贵的消费品这个事实。 以日为师,以史为鉴。

评分

##以史为镜,站在过去的角度去看未来。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评分

##美国的资本增长,从本质上看就没改变过,所谓的贸易开放和产业支持也是建立在对其自身绝对受益的基础上。资本博弈过程中,弱势的一方只能选择被剥削和甲方生存。日本的过去不是我们的未来,自强独立,求同存异才是长久发展的根本之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