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云,毕业于中科大、清华,曾为北大计算中心工程师,“贝多钢琴学习陪练机”发明专利拥有者,更是一位有爱心、耐心和智慧的父亲。
他善于在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深情的父爱:婴儿时期,从生理上呵护孩子,为让孩子免受传统尿布的种种不便和不适,发明了“尿布报警器”;低幼时期,从学习上辅助孩子,为了辅助孩子科学有效地学习钢琴和练琴,研发了“贝多钢琴学习陪练机”;孩子进入“十万个为什么时期”,从精神上引领孩子,以生动的方式和语言解答孩子对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等方方面面的疑惑,并付诸诗化的文字。
虽然工作忙碌,但在孩子成长路上,是一位“满出勤父亲”,《爸爸与小孩》系列作品,是赵洪云“从不缺席的父爱”手记,充满深情与智慧。
爸爸给孩子的成年礼——科学启蒙、道德修养、哲学思考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爸爸,是孩子通往世界的引路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知识训练,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爸爸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爸爸与小孩》就是一份爸爸送给孩子的成年礼。
本书作者赵洪云先生,也就是书中的爸爸,拥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他是清华毕业的理工科高材生,但同时也具备深厚的人文修养。
赵爸爸能从简单的自然的小事情开始,抓住孩子对世界的每一点好奇,不仅让孩子明白物理、化学等科学原理,把看似复杂的科学知识,用简单有效的沟通,变成孩子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一部分;而且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学会追问、学会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
更奇妙的是,赵爸爸还能把这些科学原理,巧妙地与社会与人生结合,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时,和孩子交流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让孩子懂得善,懂得爱,懂得自由独立和自我保护。
可以说,一套书帮助孩子打通了科学和人文的世界。
比如:
◎《思想的声音》,从一首钢琴曲开始,讲清楚了声音的原理,孩子对音乐有了独特的理解。然后,让孩子安静地感受音乐与人生体验的交融,体会艺术对人生的意义。
◎《杠杆与滑轮》,从玩耍开始,把杠杆与滑轮的科学原理讲得简单清楚,然后引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的做事方法。
◎《点》,孩子在学校受委屈哭鼻子,躺地不起,爸爸没有批评,而是像朋友一样在身边安静陪伴,然后慢慢让孩子明白当自己理想中的公平和世界冲突、内心寒冷悲伤时,如何去看待和思考,而让我们的心重新温暖和明亮。
◎《风筝》,不仅说清了风筝飞翔的原理,也充满无限哲思和启迪。
摘引原文:
“小孩问,这只风筝为什么不能飞了?
爸爸说,是风筝线断了。风的力量太大,线产生的拉力也增大。线承受不住了,所以就断了。
小孩问,是风太大的原因,对吗?
爸爸说,好像是,其实不是。
是因为风筝没有独立飞翔的能力。
因为依赖线,所以不能飞得更高。
因为依赖风,才会被风从天上吹落。”
——在这本书里,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
……
这种深浓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内心深处,成为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重要。
这种对科学精神的培养、道德修养的沉淀、哲学思考的启蒙,会成为孩子一生用之不竭的能力。这也比知识重要。
而这都是一般学校做不到,必须由父母来完成的。
如果你有一位3~18岁的小孩,推荐你读读这套书。
如果你还是未来的父母,或者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可以推荐给身边的爸爸们,一套“父教”和“孩子启蒙”的好书是爸爸们最奢侈的礼物。
##现代社会,一方面,快节奏、内卷式的高压环境让我们总担心会把孩子培养的功利心太强,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多、逼孩子不够紧,只能用结果导向要求自己。 很多父亲焦虑的根源,其实就是我们总是在教育孩子的“负重中徘徊”,无法享受作为父亲的“原生”快乐。但如果您阅读了《爸爸与小孩》,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不急不躁,原来教育孩子还可以这样!”“教育孩子真辛苦,但他好像真的乐在其中!” 总而言之,无论是经营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还是在这种关系中获得互动的满足和快乐,这套书都会提供一份令人满意的“参考答案”。
评分##《爸爸与小孩》是赵洪云“从不缺失的父爱”的历程记录,特别适合面对孩子日常各种问题,希望找到合适的角度和维度给孩子以启发、引导的父母参考使用
评分##我有一双脾气暴躁的父母,这让我自己在面临“父亲”这个角色的时候心怀不安。 我的父母很爱孩子,比如记忆里的确有他们半夜抱着我跑医院的记忆。我躲在爸爸的雨衣里,听见雨从橡胶雨衣上面浇灌下来,但是雨衣里面是个安全的小世界,我能听见爸爸咚咚咚的心跳声。妈妈在后面穿着...
评分##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的某些言行、习惯、性格会情景重现般的出现在孩子身上,我们常常说这是基因、是遗传,但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们在模仿我们。 言传、身教,这两项都是父母的必修课。反过来,孩子的言行、习惯、性格也会影响父母。尤其是孩子已经长大,父母已经变老的时候,孩子变成了大人,父母变成了小孩。不管是做孩子,还是做父母,我们都是第一次,都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行。 《爸爸与小孩》,在书中的故事里汲取可能被自己忽视了的“育儿”智慧,我们可能会如梦初醒: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这套书讲的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102个场景,也可以理解成102个和孩子沟通相处的妙招。比如和孩子一起散步时、孩子受委屈时……赵爸爸如何“见缝插针”地和孩子交朋友,走进孩子的生活和心里,潜移默化地开启孩子悟性。 这段话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一对母子坐出租车,孩子问妈妈:“为什么这个叔叔皮肤是黑色的?” 妈妈说:“因为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需要不同的颜色,这样这个世界才丰富多彩呀。” 开出租的黑人司机很感动得对这位母亲说:“如果当初我的妈妈也这么回答我的话,我想我会和现在不...
评分##可以说是一套学习课,是一个“别人家的爸爸”给自己的孩子爱的教育的集结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