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伯格:藝術評論傢、作傢,散文傢、詩人。自14歲時開始寫詩,學畫,16歲離開學校。齣版過多部小說、評論文章、散文集。有多部藝術專著,如《觀看之道》、《看》、《另一種講述的方式》、《畢加索的成敗》等;他迴憶性質的小說《我們在此相遇》,名篇《G.》(1972)獲英國布剋奬及詹姆斯·泰特·布萊剋紀念奬。2017年1月2日,約翰·伯格在巴黎郊區的傢中去世,享年90歲。
塞爾丘剋.德米雷爾 :土耳其人,最初學的是建築,後來成為插畫傢。1978年去到巴黎,工作生活至今。他的插畫和書經常齣現在歐洲和美國重要的齣版物裏。其作品涵蓋瞭書籍插畫、雜誌封麵、兒童讀物插畫以及明信片和海報。
約翰.伯格的雙眼先後做瞭白內障手術,尚未罹患白內障之前看到的色彩、氣味與形狀,得瞭白內障之後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先摘除白內障的右眼看到的世界與左眼看到的有何不同?他記憶中的白色和在現實中看到的白色一樣嚒?雙眼都做瞭白內障摘除後,伯格重新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又是如 何?作者將一場手術給感官帶來的全新體驗以及身體感受到的疼痛,用他一貫的詩化語言呈現。他多年的友人,插畫師塞爾丘剋用白描加水彩的繪畫語言幽默且富含想象力和哲思。將伯格的思考融於無盡的畫麵之中。
##左眼右眼,也是我們看待世界萬物不同的角度。
評分##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約翰·伯格通過白內障手術後兩隻眼睛看到的不用現實來證實瞭這個道理。看到的東西變瞭,事物與事物之間的氣息也因為充滿瞭光而變得不一樣,以前是置身天地間也如在居室,而現在是世界變得更寬闊。 “這新近發現的、無所不在的光,看來似乎沉默安靜;喧鬧不已的是陰影和幽暗處。 光把一隻手放在你的後背。你沒有轉身,因為很久以前你就意識到光的觸摸。那是你最初看見的。卻從未命名之物。”
評分 評分 評分##很好看的一本小書,不到半個小時就翻完瞭。伯格對自己經曆的記錄:白內障之前與之後,觀看的不同。伯格這一生真的都癡迷於觀看,甚至當他眼睛齣現問題時。羨慕他的敏感性,他把一切都能寫的充滿詩意的方式。裏麵的那些小插畫好玩兒。 白內障病癥的誘因有很多種,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病發概率增高,主要會引起晶狀體代謝紊亂,導緻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最終導緻視物模糊。人的眼睛是接觸、觀察、瞭解這個世界最直接的承載所在,很難想象,如果失去瞭光明,失去瞭觀察這個世界的通道,人類的命運將會如何...
評分 評分##你還願意花時間,坐下來,看看約翰伯格,說明你是一個平靜的人。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