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扬,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同年,赵扬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学习,并于2012年获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并获选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归国后,赵扬将工作室迁往云南大理,探索建筑实践在转型期的中国城镇和乡村的可能性,并在以 “喜洲竹庵”“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共和私人项目的设计中,探索建筑学对场所特质和生活方式的回归。2012年,赵扬获选“劳力士艺术导师计划”,在普利茨克奖得主、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的指导下,完成日本气仙沼市“共有之家”建筑项目。
本书记录了赵扬十余年的建筑实践及求学生涯,可以看到一位青年建筑的成长历程,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又重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不应该固守理念,要放下对作品的执念,让建筑不断地向现实敞开心扉,自然生长出它该有的样子。好的房子,是建筑师和主人共同的作品,它不抗拒生活,而且因为生活,变成了更完整的场景。
这本书是建筑师赵扬自我解剖、反省的成长笔记,真实记录建筑师琐碎、幸福的日常以及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平常而真实的日子中去感知尺度和分寸,明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彻底荒谬的。
##毕业于清华和哈佛的赵扬,回国后扎根大理建房子。 大概也是十八岁高考那年曾填过的志愿,并不能完全读懂的相对专业性的书,却也看得津津有味。 喜欢喜洲的竹庵。男主人毕业川美,迷恋书画,像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的人物;女主人曾从事平面设计与室内软装设计。他们将房子选址在喜洲镇一个古老村落的尽头,背靠苍山,面朝田野,占地一亩二分,饮茶、下棋、绘画、阅读、侍弄花草、归园田居。 青砖、竹林、石板小桥、一石一木都精心设计。书房、画室、庭院、天井、窗子朝向田野的起居室,房间和园子交织在一起,近八百平米,一猫一狗也都各有空间。 有脚底生风的得意,有不违背内心的原则,也被现实打脸。 很想知道那三个没盖完的房子现在的模样,喜欢它们设计之初的样子。
评分##坦诚讲,建筑师的建筑作品我并不太喜欢,我有点排斥水泥钢筋这么踏实缺灵巧的建筑。 但是这位建筑师的个人故事很吸引我。尤其他那个住在同一小区从没见面的女儿赵梅朵和妈妈乐乐的故事很有趣,女孩妈妈一直在采访里(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大理 乐乐》)对他各种肯定,爱屋及...
评分##赵扬兄的文字平实真切,有料耐读,书也制作精良,推荐~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