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年) 莎士比亚之后英国又一伟大的语言大师。唯美主义代言人。 王尔德出身名门,且天赋过人,20岁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牛津大学,在戏剧、小说、诗歌、童话等方面均留下传世作品。他衣着张扬,性情不羁,一生争议不断,博尔赫斯盛赞“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1900年,王尔德于巴黎逝世,肉身虽逝,魅力却随文字存,一百多年来,无数倾慕者到他墓前瞻仰,他的墓碑以布满倾慕者的唇印而成为当地一道独特风景。
译者梁永安 台湾大学文化人类学学士、哲学硕士,专职译者,已完成近百本译著,译有《李维史陀:实验室里的诗人》《文化与抵抗》等。
1895年,41岁的王尔德已名震英国,风头正劲,因与友人波西的关系被波西之父诉诸公堂,在狱中,王尔德写了这封“来自深渊的书简”,独白式的文字透露着他与波西的感情,恨意中夹杂着爱与温柔,书中还记录了这位唯美主义代言人对美、艺术、人生的观点。五年后,王尔德去世,这本书成了他在世间的最后杰作。
##这是现代版的《会饮篇》,王尔德对于男友的诘问、对于自身无法摆脱这股浪漫的喟叹(这部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从对波西性格的分析得出的那个结论:恨能让人缺乏想象力,而爱能诞生一切),渐而转至自身灵魂的涤荡中去,他从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品、希腊悲剧和耶稣的身上寻求到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家永恒的表现:再无背后的悲伤,以及由此生发而出的谦卑,这谦卑让所有的一切不止诚可原谅,更催生了他的无限感激和对出狱后可能获得的所谓「新生」激动不已,这时候「想象力」已经上升为最原始的道德判断标准:同理心。或者说,他终于自证了艺术的个人主义。
评分 评分##“人生两大悲剧:想得到的得不到;想得到的得到了” 说这话的人是被称为“千年一人”的人。 他机智尖酸、思想犀利,他恃才桀骜、作风大胆;他兼顾世俗和艺术,挥洒财富与浪漫,坐拥颜值和才华。他像穿戏服一样自如地转换自己的身份角色,他是诗人、作家、童话家、剧作家,他是...
评分##奥斯卡·王尔德,一个经历过多少矛盾煎熬的人。他给世界创造了那么多晶莹剔透的美,他也曾享受过那么多上天眷顾于他的甘饴,但最后他的生命却在监狱、穷困、声名狼藉中陨落。同性恋团体或许认为他是维多利亚式的顽固虚伪卫道士们的牺牲品,我却并不这么看。诚然,若活在今天,...
评分##如果我认识你,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劝你不要和他交往,但有什么用呢,无论多少人劝你,你也终归要爱他。如果我有幸能成为你的朋友,不论坐在优雅的餐厅里还是大自然中的花丛边,真想和你坐下聊几句天啊,想必也会受益匪浅。
评分##看过《快乐王子》的人,都能复述以下故事:王子有颗善良的心,把一切奉献出去,最后折腾死了自己。当代社会是不倡导这种可谓愚蠢的彻底付出的,但这个唯美和充满爱意的童话却自此留在我们心里,连同那个写故事的傻子。 唯美主义大师奥斯卡·王尔德,英国人,死时46岁。为英国...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