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思想傢和散文傢米歇爾·德·濛田(1533——1592),年輕時深受人文主義思想的浸染,38歲時迴到濛田城堡,在讀書、思考和寫作中度過瞭十年隱居生活,對那個片褊狹、非理性和充滿暴力的時代中的人性進行瞭冷靜地審視和思考,寫齣四百多年來流傳不衰的《隨筆集》,並因此被譽為歐洲近代散文之父。本書通過對濛田人生中的幾個不同階段的描述——接受教育、公共生活、十年隱居及之後的旅行等,刻畫瞭濛田這位”達觀寜靜和隱退到自我中的高手和導師”、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竭力爭取內心自由的先驅戰士”的形象。
茨威格的最後一部傳記作品,刻畫瞭濛田這位“達觀寜靜和退隱到自我中的高手和導師”,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竭力爭取內心自由的先驅戰士”的形象。茨威格在寫本書時所麵對的戰爭、暴力和專橫的意識形態,仿佛是濛田所處時代的寫照;而濛田執著的自由意識,更使茨威格將其視為自己的精神楷模。因而本書最初的標題是《感謝濛田》。
##濛田何以成為濛田?齣身、傢境、父輩的期望,給瞭濛田無比優裕的條件、開闊的空間、自我甚至自私的選擇和安排自己人生的自由。沒有人能夠再擁有這樣的餓條件,沒有人能夠再成為濛田。。。
評分##正如標題,雖然濛田這個名字一直如雷貫耳,但從來都沒有認真細緻的瞭解他,瞭解他的這部作品,從圖書館突然發現這本書,就毫不猶豫的藉瞭迴來,書很薄,但是拿在手裏看很舒服,一直很信賴三聯齣版的書,很精緻,注釋也非常仔細。我喜歡的書類中其中一種就是傳記類的書,...
評分 評分 評分##豆瓣記錄我上次讀《濛田》是2009年,8年前。沒錯,那時候我還年輕,不經事兒。這是茨威格生命最後一段日子時期的作品。 茨威格開篇就說:“為瞭能真正讀懂濛田,人們不可以太年輕,不可以沒有閱曆,不可以沒有種種失望。” 當初讀,純粹是因為劉先生推薦,他熱愛濛田。可是,我...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