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与彼得·菲尔夫妇是英国知名设计史学者。他们都有着艺术史与设计史专业教育背景,学术经历丰富。夏洛特曾就读于佛罗伦萨英国学院和坎伯韦尔艺术学院,彼得曾在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攻读设计研究硕士学位。同时,他们还是伦敦苏富比艺术学院的校友。20世纪80年代末,菲尔夫妇在伦敦开设了一间专门销售设计品的艺廊。20世纪90年代之后,他们的工作重心转向设计研究和设计类图书出版,在1993年至2008年间担任塔森出版社(Taschen)责任编辑。夫妇二人共同合作,编撰一体,先后出版了50余本图书,代表性著作有《1000把椅子》(1000 Chairs,1997年首版,2013年、2017年两次再版)、《20世纪的设计》(Design of the 20th Century,1999年首版)、《斯堪的纳维亚设计》(Scandinavian Design,2002年首版,2017年再版),等等。2008年,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Goodman Fiell,这本《设计的故事》就是由该公司出版。
从远古时代的石质工具开始,研究设计的发展历程,它的动机、它的成功,它的失败,它的矛盾……而这也是认识人类历史的一种方式。同时,这本书也是关于设计先驱的研究,包括视觉实践者、勇敢的设计-企业家、开明的设计-制造商、革命性的设计学院,以及富有远见的风格运动,他们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找到更好的、用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坚信可以构建出一个更好的未来——即便有时他们的直觉并不准确。与此同时,设计的故事还可视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简史,亦是人工制品如何塑造我们生活的历史。
##第一次读完这么厚的书(给自己点赞✓) 于历史的视野清晰了些,设计脱离不开时代,物极必反,水满则溢。一个设计思潮or运动发展到了鼎盛,必然会出现anti它的思潮or运动。eg:现代设计vs后现代。工业革命vs工艺美术运动....... 又塑造着我的设计观,(结合最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讲),普世还是个性,手工还是机器,潮流还是经典复古,历史还是未来,装饰还是无装饰,又或是重要命题:选择形式追求功能,或是相反呢,都是一对对的矛盾,质变与量变规律教会我们的方法论是——适度原则。(我话这也太研?了,说了跟没说一样)谨以此纪念我短暂的备考时光吧
评分##重点拜读了德国包豪斯兴衰的十四年。欧洲人最了解欧洲人。
评分##全彩图印刷太精良了,我只是希望我能早点读到这本书。从远古器物时代人与物的对话缓缓道来,以现代“提高产品周期”为环保意识结尾。作者和译者都很用心。
评分 评分##看了国内设计教材来看这个还挺好的,可以感觉到视角的微妙转换,图片介绍很详细
评分 评分##全彩图印刷太精良了,我只是希望我能早点读到这本书。从远古器物时代人与物的对话缓缓道来,以现代“提高产品周期”为环保意识结尾。作者和译者都很用心。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