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誌,中國當代屈指可數的擁有堅定信仰、始終堅持鮮明的文學個性的作傢之一。祖籍山東濟南,1948年鞦生於北京,穆斯林。1968年清華附中畢業後,在內濛古烏珠穆沁牧區插隊。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專業,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並獲曆史學碩士。曾長期從事新疆、甘寜青迴族區的曆史考古調查。曾先後遊學日本、西班牙、摩洛哥和拉丁美洲國傢。作品多以內濛古草原,新疆、甘寜青,中亞,日本,西班牙等地為依托,將激情與思想、求知與秘境、道義與曆史融為風格鮮明的美文。迄今已齣版著作百餘種(含單行本、日文著作和各種編選本),主要作品有《黑駿馬》《北方的河》《金牧場》《金草地》《心靈史》《鮮花的廢墟——西班牙紀行》《聾子的耳朵》《敬重與惜彆——緻日本》《你的微笑》《越過死海》等。曾獲首屆愛文文學奬。
本書是當代作傢張承誌時隔三年,全新創作的散文作品結集,內容以他的迴憶、雜感、旅行見聞等為主,涉及他的對曆史文化的關注和對社會大眾的關照等,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識和思想內容,為當代中國散文注入瞭新鮮的血液。
##推薦 三十三年行半步 達林太的色赫騰。 感覺張先生似乎挺左?深深第被他深刻的自反所打動,但“寄托不在政治,結義隻與農夫” “一度投身,便無中流反顧”我有點看不懂老先生在批判些什麼,資本主義?隻顧私利的右派?還是為沒有機會進行的革命扼腕?
評分##雲飛所贈。猶太等教在聖經閱讀之際,對神的真名不發音。希伯來語中把神之名以四個輔音YHWH來書寫,加上元音讀則為YaHWeH,但猶太人誦讀《舊約》時,對它決不念齣。哪怕寫本上寫著YHWH,但不能把它讀成耶和華,或以“我主”(adōnai)、後來則以he-shēm來讀。he-shēm正當英語的the Name。也就是說,不念齣那個名字而替換稱之為“尊名”。總之,神之真名乃屬禁忌。而在伊斯蘭,神名不是禁忌。何止不禁忌,愈是隨時隨地地口誦以“安拉”為首的99個神的名字,愈是被視為深有宗教意義。阿拉伯語中言及Allāh,對應的不是ēlōhīm(泛指的“神”),就含義價值而言它對應的正是YaHWeH。猶太教式地說,它是個被畏懼且不敢隨便念齣的名字;而在伊斯蘭教正相反,到處都把它掛在嘴上。
評分 評分##是張承誌,永遠不會老的張承誌。
評分 評分 評分##夜已深,耳機裏隨機響著粵語歌。並不是多麼喜歡音樂,也不專為聽什麼歌,隻是有溫婉的鏇律有不明瞭的粵語,就好像迴到一種舒服的狀態。或許是生於70年代,長於90年代的懷舊篇章。 夜已深,獨坐幽室,讀《三十三年行半步》,追隨文字從70年代的茫茫烏珠穆沁雪原,80年代的東瀛日本,90年代的西北甘新青,一直走到10年代的巴勒斯坦和麥加。重新認識步入老年的張承誌,感受這位70歲的知識青年,他豐富的感情,厚重的使命感,貴重的立場,以及敢於對峙的耿耿情懷! 讀罷,半躺在沙發上緩緩,精神仍沉浸在文字所營造的英泰納雄耐爾氛圍裏。可以說,信仰讓他的文字更具性格,更有力量。
評分##第一本認真讀的張承誌,不得不承認文化學術散文比《北方的河》之類的小說要更適閤他得多。密度與強力極大的知識分子散文,密度來自於不斷的深根行走與思考體驗,強度或許部分來自於其新國際主義的左翼立場。文筆極佳,含蘊深厚。日本,西班牙,最根本是伊斯蘭式的根尋,讓張承誌的左翼情懷顯得可以有瞭被理解的姿態。“邊緣被無限放大,主流被原罪化,造成瞭新的壓抑”卻也是反思後確實存在的問題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