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的起源

联盟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斯蒂芬·沃尔特 周丕启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8-8-1 平装 9787208152014

具体描述

斯蒂芬·沃尔特,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国际关系学士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其主要著作有《革命与战争》《驯服美国权力》《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等。在《美国政治科学评论》《国际组织》《国际安全》等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周丕启,1968年12月生,现为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校军衔。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博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著有《合法性与大战略》《大战略分析》等书。

国家为什么结盟,以及国家如何选择自己的盟友,这是国际政治理论经常探讨的重要问题。本书作者斯蒂芬·沃尔特认为,国家之所以结盟主要是为了制衡威胁,而不仅仅是制衡权力。威胁主要源于综合实力、地缘的毗邻性、进攻实力和侵略意图四个方面。据此,他提出了国家结盟原因的五个假设。*终,沃尔特得出结论,国家结盟的目的是制衡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国家,而不一定是实力*强大的国家。在应对威胁时,国家更有可能进行制衡,而追随强者的行为只是那些孤立无援的弱小国家迫不得已的选择。意识形态、经济援助和跨国渗透在联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有限。

用户评价

评分

##2021已读33。基于对冷战中东各国结盟情况的分析,沃尔特在书中提出威胁制衡论,利用综合国力、地缘毗邻性、进攻能力与侵略意图四个变量,有效改良了传统均势理论。作者同时指出,意识形态对国家结盟的影响并不算大,但一国对他国侵略意图的判断显然与意识形态有关,既然已将认知因素引入现实主义,作者显然应该进一步厘清两者的关系,虽然并不容易。

评分

##看完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再来看本书,轻松感和愉悦感都有了显著提升。相比于华氏晦涩而又深沉的语言风格,沃尔特的书更像一本体例简明扼要的扩充版论文,提出假设——加以论证——得出结论,对读者而言实在非常友好。国家联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制衡威胁而不是制衡实力也是对结构现实主义的有力补充,通过对冷战期间中东外交史的梳理也对沃尔特和米尔斯海默合著的《以色列游说集团和美国对外政策》打下了基础。尽管米尔斯海默将沃尔特的理论归结为防御性现实主义,但进攻性和防御性的区别其实主要在于两者的适用范围——对于区域大国而言,防御性现实主义似乎更具适用性,对于全球大国而言,进攻性现实主义则会引起更大重视。

评分

##写作框架经典清晰,值得借鉴

评分

##2021已读33。基于对冷战中东各国结盟情况的分析,沃尔特在书中提出威胁制衡论,利用综合国力、地缘毗邻性、进攻能力与侵略意图四个变量,有效改良了传统均势理论。作者同时指出,意识形态对国家结盟的影响并不算大,但一国对他国侵略意图的判断显然与意识形态有关,既然已将认知因素引入现实主义,作者显然应该进一步厘清两者的关系,虽然并不容易。

评分

##当代中东问题课程读

评分

##说实话我对中东地区并不感冒,所以案例读起来可能挺无聊。但是在米尔斯海默的常规威慑和勒博的缔造和平读起来蛮有意思也不知道因为啥hhh 大师就是大师,我觉得这本书最画龙点睛的部分就在最后一章的末尾,沃尔特强调美国国内的支持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这同加迪斯等修正史学家的看法一致。可能这也是体系理论的短板吧。

评分

##2021已读33。基于对冷战中东各国结盟情况的分析,沃尔特在书中提出威胁制衡论,利用综合国力、地缘毗邻性、进攻能力与侵略意图四个变量,有效改良了传统均势理论。作者同时指出,意识形态对国家结盟的影响并不算大,但一国对他国侵略意图的判断显然与意识形态有关,既然已将认知因素引入现实主义,作者显然应该进一步厘清两者的关系,虽然并不容易。

评分

##@2021-08-30 22:09:01

评分

##案例解读那一部分实在是太复杂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