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回憶錄

余英時回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英時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允晨文化 2018-11-1 平装 9789869677738

具体描述

余英時

祖籍安徽潛山,1930年生。燕京大學肄業,香港新亞學院第一屆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曾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和當代漢學泰斗楊聯陞。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歷任哈佛大學教授、香港新亞學院校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

2006年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第一屆唐獎得主。著有《歷史與思想》(1976)、《論戴震與章學誠》(1976)、《紅樓夢的兩個世界》(1978)、《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1980)、《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1984)、《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1987)、《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1995)、《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1998)、《朱熹的歷史世界》(2003)、《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2004)、 《中國文化史通釋》(2010)、《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2011)、《方以智晚節考》(2012)、《論天人之際》(2014)等多種。

從一九三七年抗日開始到今天,是中國現代史上變亂最劇烈的一段時期。我深切感到:如何將這一特殊歷史階段的重大變動在訪談稿中呈現出來,其意義遠大於追溯我個人生命史的發展。回憶錄因個人的處境互異而各有不同,這是不可避免的。我一生都在研究和教學中渡過,因此回憶也只能騁馳在學術、思想和文化的領域之內。不用說,我所經歷的世變也是通過這一特殊領域得來的。我希望我的回憶對於這一段歷史流變的認識稍有所助。同時我也相信,一定會有和我同代的其他學人,以不同方式留下他們的回憶。這樣的回憶越多越好,可以互證所同、互校所異。出版這部「回憶錄」的另一動機:拋磚引玉,激起更多學人追憶往事的興趣。如果允許我再有一個奢望,我想說:我在《回憶錄》中所記述的個人學思歷程,無論得失如何,也許可以獻給新一代求學的朋友們,作為一種參考。——余英時

全球華人引領翹望,期待已久的鉅作,《余英時回憶錄》終於問世了。余英時教授不但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一屆唐獎得主,更曾在2006年獲美國克魯格學術獎肯定,可謂聲蜚國際。更重要的,他多年堅持的政治立場,從不受各種利誘而動搖,遙居人格者高位。這部回憶錄具現他從成長求學迄今的心路歷程,以及轉折,與時代變亂相綰繫,從而形塑生命中深沉與不斷思索的肌里,是當代難得一見的,最重要的學人心史。從訪談到成書,歷十二寒暑,成書之不易與下筆之慎重,可見一斑。

在一個缺乏理想和理念的年代,《余英時回憶錄》的問世,不啻暮鼓晨鐘,發人省思。

用户评价

评分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忽然感觉陆游的这句诗用来形容余英时也非常合适。“胡” 未灭,别忘了,马克思主义可不是我们土产的,是苏联传过来的。鬓先秋,他已经九十多了。此生谁料,心在“天山”(中国),身老“沧州”(美国)。余英时曾经说过,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其实他真的不怀念故国吗?所以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而造成这种无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胡”未灭。他这辈子应该是见不到“胡”灭的那一天了。所以最后用陆游的另外两句诗形容就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希望我们这一生临死前能亲眼见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不然真的是死不瞑目,没法向他交代。

评分

##人对事物的看法很多时候和自身经历有着紧密联系

评分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Earthbound China)、《皇权与绅权》 费正清《中国新史》 钱穆《国史大纲》 《古文观止》 《吴宓日记》 看《饥饿游戏》 中国的社会学数据调查不可靠。因为同样是问卷调查,相比西方人,中国人的答复常常不可靠,外国人答的问卷基本上是真实的,他们有这...  

评分

评分

##我那时才七岁,初从城市回到农村,事事新鲜,兴奋之至,所以记忆深刻。我在乡下住了九年,和父亲隔得很远,但他的影响还在我心中发生作用。第一是从他那里得到重视知识和学问的价值。父亲受上一辈人如陈垣、洪业等人影响,尊敬有学问的人,自己也时时进修。他虽在抗战时期进入...  

评分

##大二時初次接觸到余英時,讀到的是《朱熹的歷史世界》,這本書對我之後學習方向的選擇影響重大——我大概正是由此萌生了對宋代思想與宋代文人強烈的興趣。在那時的我看來,他們在審美化的個人修養與去私的天下之責間找到了一條可供立足的橋樑,而這一橋樑在兩宋的前朝和後世都...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