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本名夏爾- 愛德華. 雅內萊(Charles-Edouard Jeanneret),20 世紀偉大的建築師,也是優秀的作傢、畫傢和城市規劃大師。他齣生於瑞士,1930 年加入法國國籍。柯布西耶早年學習雕刻藝術,先後隨 巴黎佩雷(Auguste Perret)和柏林貝倫斯(Peter Behrens)兩位現代建築先驅工作學習。從1920 年起,柯布西耶在他主編的《新精神》雜誌上連續發錶論文,提倡建築的革新,走平民化、工業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應的新的建築美學。這些論文匯集成《走嚮新建築》一書,於1923 年齣版,這是現代建築民主和科學化的最有力的宣言,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1928 年,他與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和密斯·範·德·羅(MiesVan Der Rohe)組織“國際現代建築協會”。
柯布西耶的建築代錶作品有:薩伏伊彆墅(VillaSavoye, Poissy)、馬賽公寓(Unite d’Habitation, Marseille)、印度昌迪加爾的規劃與設計(Chandigarh)、朗香教堂(The Pilgrimage Chapel of Notre-Dame-du-Haut, Ronchamp)、拉圖雷特修道院(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 Lyon)等。
2016 年7 月,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將分布在全球七個國傢的十七件柯布西耶建築作品,以“柯布西耶現代建築係列作品”的名義,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譯者 管筱明,1953年10月齣生。原籍江蘇常熟。1968年上山下鄉。1972年迴城,在工廠任宣傳乾事。1977—1980年在廣州外語學院學習。1981—1989年在湖南人民齣版社工作。1990年以來任湖南文藝齣版社譯文編輯室主任。現為湖南文藝齣版社文學部長、圖書編輯,資深翻譯,湖南省作傢協會會員,平時喜好讀書,尤喜歡文學作品的翻譯。管筱明翻譯著述頗豐,有多部譯著齣版,尤以法語著作翻譯最多。主要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懺悔錄》《危險的關係》《你好,憂愁》《罪與罰》《邊塞喋血記》《十字軍騎士》《青春之門》以及大量歌德、茨威格、歐·亨利、福樓拜、左拉等名傢的短篇小說集。其中,《懺悔錄》是他的代錶性譯作。
1911年5月,年輕的勒·柯布西耶開始瞭他為期五個月的東方旅行,途經中東歐、巴爾乾、土耳其、希臘和意大利。本書就是這次旅行的記錄。全書貫穿著他對古典精神、東方(近東)藝術和生活之美的現場體驗、情感激動和深邃思索。《東方遊記》是柯布西耶的第一本書,也是他逝世前要求再 版的最後一本書。柯布西耶偉大的藝術徵程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後來凝結在他那些建築作品中的古典靈魂、東方元素,對人、光、空間關係的感悟,以及他在建築理念、功能、形式等方麵不斷前進與突破的創新精神,拒絕和因循守舊妥協的態度,都可以在這本書裏找到最初的原點。
##真的不是遊記 大部分是建築師的私人化記錄 外行看來難免生澀絮叨 但是被描寫清真寺和帕特農神廟兩段打動 透過文字也能如身臨其境般生齣敬畏之心
評分##聖山一章讀完便熱淚盈眶 無神論者的大師在建築的石碑上創造自己的文明 就像刻在眾神之神金字塔永遠不會被更替的圖騰。 未來有無限可能 緻敬大師。
評分##坐在空曠的自習室裏,品著兌瞭蜂蜜的茉莉花茶,看柯布西耶青年時期寫就的《東方遊記》,很自然地就被引入書中的情節。現在想來該是很艱辛的一段旅程吧,夾著旅途的奔波勞碌,麵對一切新奇陌生的各地風土人情,以及種種不入流的人群,手足無措的境況和不期而遇的場景。 ...
評分##如果要從中學習到大師何以成為大師的萌芽和發端,並以此啓迪和鼓舞自己的職業生涯,在我這個年紀,已經是不大可能。說到底,遊記還是一種很私人的感受。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我們究竟丟失瞭什麼?在十九世紀,甚至二十世紀,我們還豐厚的擁有它們,它們也豐厚的擁有我們。我們不幸的生活在隻有人的世界,密集人、密集的關係,抹去人們的麵孔,和他們幽靜的情感魅力。 在怎樣的空間裏,我們纔能無拘的和光綫對話?和樹葉對話?和一隻鳥對話?和一個人對話?在那裏,也不排斥人造物,一支鋼筆、一把椅子,都成為身體延展的部分,建築是我們最舒適的外套,它仿佛不在,而它就在我們的靈魂裏。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