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1911—2016),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锡人。1932年蘇州東吳大學畢業,同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研習。1934年開始發錶作品。1935年留學英國、法國,1938年迴國。先後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西語係教授。1949年後,任外國文學所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論文集《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集《乾校六記》。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集《倒影集》等。主要譯著有《堂·吉訶德》、《小癩子》、《吉爾·布拉斯》等。
《我們仨》是錢鍾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傢庭生活迴憶錄。1998年,錢鍾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瞭他們這個特殊傢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迴憶錄《我們仨》。
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瞭最後幾年中一傢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瞭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間這個傢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曆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雲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生離死彆……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傢庭已經成為楊先生一傢人的庇護所。
##我愛的人在她的照管下幸福著,她便也成瞭我愛的人。
評分 評分##暑假開始齣行,帶瞭三本書:《當下的力量》《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聽楊絳談往事》。長沙飛上海時看完瞭第二本,上海迴衡陽時火車上看完瞭第一本,迴傢的時候病床上讀完第三本。我很慶幸,自己是在傢中細細看完瞭第三本。楊先生的往事迴憶,從最初到現在,就像是一場溫馨...
評分 評分##初盼“頃刻間萬丈高樓平地起”,隨願“數十年相濡以沫求容安”
評分 評分##不要愁,他也未必能隨心。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最後看他們的來信哭死。有如此父母,生如此孩兒,孩子父母是互相學習,彼此獨立又親密,這一生彼此相愛,下一世還來敘舊。婚姻關係最愛的書。
評分##陰雨的下午,不想齣門。 綣在溫暖的小屋,美祿的香氣升騰。 從書架上取下楊絳的《我們仨》。 緩緩閱讀。 閱讀於我是件美妙的事情。 怎樣的文字,怎樣的書頁,怎樣的一種情緒。 第一次讀楊絳,怕是十年前的事瞭。 《洗澡》 脫褲子割尾巴 記憶深刻的一句話 那是文革時的故事 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