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当代著名小说家、思想家。
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工科学生,后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
1988年回国,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
1992年成为自由撰稿人。
1995年以中篇小说《黄金时代》成名。
1997年至今,作品被广泛阅读,经久不衰。
《沉默的大多数》为王小波杂文随笔作品精选集。其中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对日常生活、社会现象的评点,以及创作文论与少量书评。
书中内容涉及广泛,有社会道德伦理、科学与邪道、女权主义、性问题,等等。完整地表现出王小波的良知、智慧和文明教养,闪耀着理性的光芒。文章深刻、聪明、恳切、有趣,提供了人们本该具有、却又因种种原因忘却了的本能,比如独立的思想、自由的意志,不仅唤醒了时代下许多沉默的知识分子,更使得许多普通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
##并无太多高明见解,倒是不少拐弯抹角、扭扭捏捏的抱怨,很明显的酸文人,虽受时代压迫,但已丧失坦然。
评分##王小波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是一种推崇,是因为他说出了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当他决定不做“沉默的大多数”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在写完这本“申诉”之后的一个月,他就因心脏病猝死了。 他在世时,没有很多人敢于出面公开支持他的写作,或许他们出于舆论的压力,抑或是...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2006年的4月11日,是王小波去世9周年。 3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写过《一只令人怀念的猪》。当时,我在一家都市报编辑文化类周刊,辛苦撰写的评论往往被总编删得惨不忍睹。从那精准娴熟程度而言,亲爱的总编更适合去做一个屠夫或兽医,专门从事剔骨与阉割手术。我那文章里,就那么...
评分##小时候看了《猪》,没觉得滋味。放在这本书里就格外感受到作者对独轮车、白薯干、粪土、军代表、远疆下乡的深恶痛绝,在书中记录的一系列蠢事,蠢人,蠢想法中,他的想法总能戳到一个重置的按钮,让人耳目一新。他提到的社会问题几乎一直存在,甚至被互联网不断的放大和加强,“国学”断言仍然被恪守,生活里的道德大旗随时被挥舞。好像能跳出日常,从时间的断面去看看这个国度和她的一段历程,他就像个满嘴段子的导游,怎么这么有趣,可惜他怎么走的那么早。
评分##认识王小波还是大学时的事情了。说来也惭愧,最初说喜欢王小波,纯粹是因为想让自己显得独特一点。之所以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是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这个朋友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很奇特的人,懂得东西五花八门,说话幽默又风趣,可总能说笑着讽刺些什么。受他影响,我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