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4年赴日本仙台学医,后从事文学创作。1918年5月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内容简介】
鲁迅先生的杂文,有一种穿越时间的力量,他去世八十年了,他的文章仿佛还在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声。譬如关于当下流行的“女学课堂”,他说:“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随感录三十五》;关于恐怖主义,他说:“厌恶现世的人们还住着,这都是现世的仇雠,他们一日存在,现世即一日不得救……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杂感》;关于生二胎和留守儿童,他说:“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着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随感录二十五》。 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说的话,依然能说到现代人的心坎儿里。
这个版本的《鲁迅杂文集》,试图遴选那些对我们这个时代仍然有意义的鲁迅杂文,关于世道,关于人心,关于学问,从多个角度,借鲁迅杂文之“酒杯”,浇现代人胸中之块垒。相信你在读完之后,会对人性和世界有更深的领悟。
【编辑推荐】
鲁迅先生的杂文写作近乎无所不包,写世道、写人心、写文学,他写得到位、写得入理、写到精髓。
他的“死对头”梁实秋曾道:“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
这本集子里的篇目,从《热风》《华盖集》到《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16本杂文集子一一选过。
【名人推荐】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叶圣陶
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梁实秋
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法捷耶夫
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执笔的战斗者,他是天才,但这天才太执拗了。 ——史沫莱特
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多么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今人高得多。——何满子
##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部分很不喜欢。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读独 ID:readingbooook] 「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鲁迅 在我上学的年代,鲁迅是语文课本里的风云人物。 他的眼神、胡子、香烟、大褂,配上他生活的灰暗年代,先生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只有四个字——苦大仇深。 后来听说有人觉得...
评分##对于人性 对于社会 鲁迅先生都分析的很透彻 看看他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直扣心灵 深刻又现实 读他的文章觉得他是一个特别通透的人 有点体会到笔杆子战士这个词 我也不清楚是那个时代造就了鲁迅这样的人 还是鲁迅正好出现在了那个时代 现在可能社会上也找不...
评分##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部分很不喜欢。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读独 ID:readingbooook] 「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鲁迅 在我上学的年代,鲁迅是语文课本里的风云人物。 他的眼神、胡子、香烟、大褂,配上他生活的灰暗年代,先生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只有四个字——苦大仇深。 后来听说有人觉得...
评分##太喜欢封面的质感及视觉,我想象中的鲁迅就应该用这样的字体写在这样的纸上。鲁迅有着那代人没有的觉悟 ,也同时反对大家都推崇的孔孟之道。作为读者,只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小时候读鲁迅,虽也能略感皮毛,但很有一种装逼的成分,现在读,只剩眼泪了。每当生活中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想不通时,来看看先生说的话,总会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反正,生活,生命,社会,人性,从来不就都这样?没有人能逃离一地鸡毛的困境,但同时,也总有继续向前的航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