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1966)
小说家、剧作家。
1899年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满族正红旗人;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正式开始文学创作;
193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
1937年奔赴国难,直至抗战胜利;
1966年8月24日午夜,自沉太平湖。
代表作
《骆驼祥子》(1936)
《四世同堂》(1944-1948)
《茶馆》(1957)
《正红旗下》(1962)
《不成问题的问题》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树华农场,农场管理者丁场长精通人情世故,在他的治理下,大家整日偷鸡打牌,混日子。树华农场颓势一片,冒牌青年艺术家秦妙斋也掺和进来。留学归来尤主任接管农场后,开始整治作风,大家感到了自律和科学带来的愉悦。然而……
全书收录老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不成问题的问题》《月牙儿》《我这一辈子》三篇,篇篇皆为经典中的经典。
这个精选集只有三篇,不成问题的问题、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比较经典的三篇,做学生的时候都看过,现在才看懂了,老舍把中国人的苦写得太真切,他的文字很朴实又生动,亲切又悲悯,“人活着是仗了一口气,多咱有点事儿,把这些气憋住,人就要抽风。人是多么小的玩意儿呢!”应该常常看老舍的小说,因为那些故事大多数还在继续。
评分##似乎好的、真正的作家都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世事变迁中他们不会一味沉浸于个人的小天地里,更多的是在其中用慧眼去挖掘一切,关怀一切。再把所有的通透,化为风格各异但都饱含力度的文字。 而我现在最喜欢的就是老舍直白简练一针见血的风格,看着舒心、激动。最惊异于他对人物心理的拿捏——“趋利而聚,利尽而散”的官场相、动荡中命运受时代与身份所左右的底层穷人相...描绘得讽刺无比,又讽刺得恰到好处。 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虽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发生,而读来觉得某些心境,某些氛围如今一看也无处不在。只能说时代变了,而人不会变。 由钱钟书到老舍,聪明的男人细致起来真的特别可怕。
评分 评分 评分##很少读老舍的小说,没想到风格这么接地气,言简意赅,内涵也丰富。都是小市民的生活,人类的微不足道。
评分##老舍有颗悲悯的心。对于中国底层人民,如果说鲁迅更多地是怒其不争,老舍更多的就是哀其不幸吧。
评分 评分 评分读之前没抱很大希望,读完觉得自己肤浅。 《不成问题的问题》里的丁主任,农场越做越赔钱,他的位子却越坐越稳。起主宰地位的,是中国可笑而地位“可敬”的“人事。人际面子关系是主要问题,其他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微神》最柔情缱绻,也只得叹一句:无可奈何,造化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