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雅哉,1958 年生於日本北海道函館,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文學部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文學藝術研究工作,專門研究中國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說,著作有《飛翔吧!大清帝國》《蒼頡們的盛宴:漢字的神話與烏托邦》《桃源鄉的機械學》《新韆年圖像晚會》《豬八戒大冒險:會說話的豬的怪物誌》等。
林久之,1944 年生於日本岩手縣,日本中國 SF 研究會會長,畢業於東洋大學大學院研究科,專攻中國哲學。以同人雜誌為主,從事中國科幻小說的翻譯和介紹,譯著有《雪山飛狐》(金庸著)、《倚天屠龍記》(金庸著)等。
《中國科學幻想文學館》是日本學者武田雅哉和林久之閤著的有關中國科學幻想文學(Science Fiction)的專著。上半部分由武田雅哉撰寫,迴顧瞭中國數韆年以來神話、傳奇、小說、戲劇中的科學幻想萌芽,從《山海經》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末真正意義上科幻作品的引進,著重爬梳瞭清末、民國時期中國科幻小說的譯介和創作情況。下半部分由林久之撰寫,講述瞭1949年以來“科學文藝”這一文學類型在中國大陸的確立,旁及瞭港颱科幻小說的創作情況,更對日文原版中所未遑涉及的近年來中國科幻文學的再次繁榮進行瞭跟蹤,展望瞭中國科幻文學未來發展的前景。全書資料翔實,作者筆觸風趣,既是一本嚴謹的學術力作,也可足休閑閱讀之樂,可視作研究中國科幻文學史的必讀之書。
##上捲優於下捲
評分##還是日文原版的書名《中國科學幻想文學館》更覺貼切——圖文並茂羅列史料的展館,直觀陳列,讓作品說話,史論分析退到作品背後,所以文學史以外的內容擺齣來也並無不可。上捲對於SF被定義前的相關文本的搜羅,對於SF在創作實踐中不斷定型又不斷變化的展示,下捲對於“科學文藝”“科普小說”等概念的警惕,對於《科幻世界》雜誌社與科幻迷團體的勾勒,如此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或者,更較真兒地說,是令像我這樣(多少具備一些科幻文學史專業知識)的參觀者印象深刻,所以問題也就來瞭——對這一領域相對陌生的參觀者從展館裏看到的會是什麼?留意的會是什麼?會更激動也更覺珍貴嗎?(我真的相信會,但讀到“那時的颱灣和香港”章節時——恰好是自己相對陌生的領域——又有些擔心。噢,對,還有最後一章,簡直像講解員下班後和參觀者吐槽……) 上捲武田雅哉先生的對中國晚清至民國的科幻文學譯介和創作情況的介紹係統而詳細,補充瞭當時發錶的很多冷僻的科幻小說,雖然這些科幻小說故事粗疏,但也進行瞭仔細的研究和熱情的介紹,是非常值得參考的資料。 下捲林久之先生可能因為身體原因,整體寫得就很零碎,對新中國成立...
評分 評分##2018年讀書009。由於因緣際會,得以認識中國科幻圈的一大批推廣者,如果在認識他們之前,這本日本人的簡史,絕對配得上開濛之作,梳理的時間跨度夠,覆蓋麵廣,整體的認知,其實也和內地所做差距不大,隻不過在細節資料上,作者比較受限,無法展開。如此前提下,武田雅哉的上捲我更感興趣,另外他對中國幻想文學更多的想法,估計要到《構造另一個宇宙》那本裏尋找瞭。值得一提的是,書頁碼很厚,但開本設計小巧,字行等也比較鬆,絕非真正的大部頭,適配休閑。
評分##和那些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那麼糟
評分##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係作者。 作者:藍手套(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49951446/ 收到「中國科學幻想文學史」一書,作為衛斯理的超級粉絲,當然要看看書中是怎麼寫倪匡先生的。 對於衛斯理小說的評價,無論好壞,都屬於學術範疇,不會因為...
評分##感覺不夠全麵,但作為國産所沒有的資料,已經很難得瞭,所以加一星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