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菱(Wendy Swartz)
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副教授,曾在美国主流学术杂志如《哈佛亚洲研究》《中国文学:随笔、论文和书评》等发表论文,并曾主编《中古文献导论》。
这是一本探讨陶渊明诗歌和文化双重偶像地位确立过程的著作。作者主要着眼于陶渊明的身后声名是如何被建构起来以及他的作品被逐步接受所涉及的机制问题,是典型的用西方理论解读中国史、中国文学史的著作。本书的研究跨度从六朝直至清末民初,将陶渊的具体研究放到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展示出将陶渊明建构成中国最伟大的文化偶像之一,是一个集体性的、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陶渊明生活和作品的众多解读,源于变化的审美和道德的需求,以及新的诠释实践和评价体系的发展。
##粗翻前三章+插曲,中规中矩的接受史套路,第二章史传中的陶渊明轶事及其形象还算有意思。话说回来,海外汉学对我们的启发其实多数在于细节,我们常常批评他们执拗于空虚的理论建构,但实际上许多微妙的小细节才更有新方法和新视角的味道。另外,本书作为博士论文写作于2003,英文版出版于2008,后面参考文献中的汉语研究已经更新到2007,还是很用心的。 一个问题在“插曲”中,这里似乎少了一个理论前提就是究竟什么样的诗可以视为自传。
评分##粗翻,过于程式
评分##粗翻前三章+插曲,中规中矩的接受史套路,第二章史传中的陶渊明轶事及其形象还算有意思。话说回来,海外汉学对我们的启发其实多数在于细节,我们常常批评他们执拗于空虚的理论建构,但实际上许多微妙的小细节才更有新方法和新视角的味道。另外,本书作为博士论文写作于2003,英文版出版于2008,后面参考文献中的汉语研究已经更新到2007,还是很用心的。 一个问题在“插曲”中,这里似乎少了一个理论前提就是究竟什么样的诗可以视为自传。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