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歌德(1749—1832),全名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在文学领域,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中的光辉人物。歌德一生著作颇丰,最著名的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威廉·麦斯特》《亲和力》等。
【译者简介】
关惠文,著名德语翻译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学院、清华大学任教,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主要译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伊菲格尼》等。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早年最重要的作品。小说描写了进步青年维特爱上了已经订婚的姑娘绿蒂,深感痛苦的他决定离开绿蒂,寄望从事业上得到解脱,但污浊、鄙陋、压抑的社会环境又与他格格不入。在爱情失败、事业受挫、为世人唾弃的多重打击下,维特最后一次来到已经结婚的绿蒂身边,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本书除《少年维特之烦恼》外,另附歌德的四篇中短篇小说作品。其中有对男女爱情或严肃或轻松的探讨,也有诙谐幽默的寓言小品。在这些作品里,歌德或是一个冷静客观的叙述者,或是一个幽默戏谑的说书人,读者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歌德,领略文学巨匠的别样风采。
此外,作者晚年的另一部小说《亲和力》,也是歌德根据自己的一场无望的爱情经历写就的,被称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姊妹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作为拓展阅读,体会不同时期歌德的思想,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了解歌德。
##一星扣在后面四个不知所谓的短篇
评分 评分##维特死的真惨……后面附加的几个小短篇真是奇奇怪怪,歌德是受了多大女人的苦啊,还是说,他从女人身上得到的快乐就这些吗?ps:译者,你能不要剧透么?Pps:封底的“名家推荐”, 你们的感受真的那么强烈么?还是说时代背景不同? 我在别的版本看到有人说感情钝化的人不能理解维特复杂的感情,还有什么名家导读说这是在探讨“自我自由和自然的关系”. 我觉得吧,真要是用晦涩的语言说道理,比套在一个故事上说还好。否则故事性没了,道理也被理解的乱七八糟。所以我讨厌寓言。
评分##多年后重温才发现真是无聊。但是年龄增长,终于能模糊感受到在作者的时代,如此剖心裂腹的描写少年心事的作品是多么独特惊人;还能勉强回忆起年少时光对感情的炽烈与夸张。当我青春不在,这个故事终于从汹涌激动的爱情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文学。
评分 评分##三小时读完《少年维特》,深感脾气相同。自杀,我从不觉得他人有权指摘。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圣人般忍受苦楚,虽不如圣人,至少自杀者有赴死的勇气。唯人能死。自杀本身是拒绝理解的。“当我的整个生命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颤抖,当往昔像闪电一样照亮未来的黑暗深渊,当我周围的一切都在沉落,世界正随我一起走向毁灭,就在这可怕的一瞬间,我干吗要羞于喊叫呢?我干吗要羞于喊出:“我的上【87】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这难道不是耶稣的声音吗?” 空洞的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