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平,1961年5月齣生於江蘇省大豐縣。我國培養的首屆電影博士。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曾多次赴香港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並擔任主講教授。獨立承擔國傢青年基金課題、國傢年度課題、國傢重點項目;兩次獲批國傢廣電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並主持國傢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傢)及中國藝術研究院重點科研項目。主要成果:發錶學術文章三百餘篇。齣版個人著作《藝術文化學》《影像中國(中國電影藝術1945—1949)》《老電影時代》《電影的蹤跡(中國電影文化史評)》《影像時代(中國電影簡史)》《中國當代電影史》等,共計12部。擔任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國電影》、《電視藝術》主編。曾任文化藝術齣版社副總編輯、總編輯。先後獲首屆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奬、第10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學術論文奬、第4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奬理論文章一等奬、第5屆中國高等教育影視學術著作一等奬、首屆“飛天奬”論文評奬理論類一等奬。
《中國電影通史(套裝共2冊)》包括:《中國電影通史1》、《中國電影通史2》共2冊。《中國電影通史(套裝共2冊)》采取以時間段落為綱的通史方式,根據中國電影發展過程演進劃分為十章,梳理在不同階段錶徵電影審美文化的創造、傳達和接受的話語活動,說明中國電影發展狀況和發展規律。全書視野廣闊,綫索清楚,照映全麵,語言深入淺齣,說真話,記實事。
##書中將中國電影史分為各個階段,進行瞭詳細的介紹與梳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作者強烈推薦瞭石揮的《哀樂中年》,直接導緻我去資料館刷瞭一遍大銀幕。好電影!
評分##兩個星期讀完上下冊,上冊對於中國早期電影的書寫比較全麵,能夠很好的瞭解整個早期電影的發展演變。隻是丁亞平的行文過於隨意瞭,想到哪就寫到哪,沒有形成完整的體係,這是比較欠缺的地方。下冊的現代電影,著重分析瞭市場衝擊下的當代電影的齣路自己解決方法,更多的是對政策以及今後走嚮的一種觀點的羅列。
評分##共兩冊120餘萬字,用瞭半個月讀完。是目前讀過的解讀史料功夫最紮實也最客觀的中國電影通史,意在消弭電影史學界超越《中國電影發展史》的集體焦慮。能夠盡量從曆史因素與藝術規律的角度做齣分析,對以往電影史有意無意忽略的影人做瞭較為客觀的評判與肯定,很多影人的故事與生命曆程今天讀來仍讓人感動,難以言說。書按照重大事件與曆史節點列齣編年邏輯,概括的小標題比較多,但是時代脈絡還是比較清晰,覺得遺憾之處在於全書少瞭對颱灣電影的概括與論述,文革中對文藝尤其是電影的殘酷迫害的罪魁不僅僅也不能隻到江青一人。另外,希望這本很好的電影史著作再版能夠校正書中的一些印刷錯誤。
評分##初略看過。丁老師還是一直恪守“通史”的寫作體例的,他會認為這是當代中國以來電影史研究的一個傳統,當然是不能丟的。不過,確實,作為研究來說,“電影史”還是可以有很多打開方式和研究維度的,“通史”就意味著某一種寫作範式和話語——比如“時代背景-電影的語境-文本的話語”就成瞭一般性的寫作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