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内容简介:《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经历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作者希望本书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
##我是相信阶级矛盾的,但我对新中国最后登上神坛的那个人发动这场浩劫来实现他个人的目的或者理想始终不可接受,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够像他这样鱼肉整个中国人民的灵魂与意志,这种精神控制比历代战争带来的创伤总和还要可怕,这也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对他刻骨的痛恨,然而至今更多的人对他顶礼膜拜。
评分质朴的语言有万钧之力。苦中自嘲取乐的心理活动令人忍俊不禁
评分##读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是抱着对文革的窥探心理。书后记中季先生对青年一代不识文革为何物,表达了担忧历史的断裂与遗忘,这样的担忧现在早已成为事实。而在这个神奇的文字大国,文革这一红色的疯狂历史,也已不过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标记——青年一代已经有了不断去中化的成长...
评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我想,无论季老先生对文革的反思深刻与否,他最终想告诉后人的都是这句话。 文化管制从古至今都有,作为上层建筑和运行国家政治生活的思想武器,它肯定存在于一切的政治生活,可以说只要有政治就有文化管制,这是毋庸置疑的。就如同司法机关和公安派...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读书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情. 所以看到楼上某位的评价,也不能生气. 对于这本书,我要说.我被老先生的一句话感动了. 他说:"我不憎恨那个年代,因为我知道,我在他们的位置上,做得未必会比他们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