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内容简介:《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经历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作者希望本书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
##读书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情. 所以看到楼上某位的评价,也不能生气. 对于这本书,我要说.我被老先生的一句话感动了. 他说:"我不憎恨那个年代,因为我知道,我在他们的位置上,做得未必会比他们好."
评分##文风晓畅朴实,一滴水中可以见大海,一粒沙中可以见宇宙。四个字,外加一个标点符号:我好恨啊!
评分 评分##难窥历史全貌则无以评价、无以反思。文革十年,全民狂热,互相倾轧,荒唐残忍,证明没有法律约束的权力和人性都将是食人的猛兽。季羡林写得也很诚实,对于自己被批斗前的“井冈山”派身份和参与经历,虽是疏笔带过,却也没有隐瞒,甚至还坦率自得的提到,平反“升官飞黄腾达”后的他有挟权报复的能力却被道德所制约,这一点值得玩味,无论任何时候,任何人手中的权力都不应该只是依靠个人道德去制约。由此可见,也许文革从来都没有结束,不过是西风压倒了东风而已,我们一直生活在文革的遗毒中,因为这个国家从来没有形成过真正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评分很失望有些评论的观点,你们真的以小说或文章来看吗?面对屈辱,季先生可以一五一十讲出来,那些文笔,或冷幽默,你们真的以为轻松吗?多少文豪都死在了当时。未来要拍成电话,一定要更加铿锵有力,可惜估计通不过审核,那就由外国人拍吧,哪怕不在中国上映。读完此文,甚是悲...
评分 评分##当你觉得生活过不下去,应该要读读这本书。清华当了20年系主任,被人拿自行车链条抽,往脸上吐口水不敢擦,昔日的学生现在对你拳脚相向,这种情况下季老还要自嘲“士可杀又可辱”。荒唐的十年,日月无光。
评分 评分##历史就是循环的,线性的时间从来都是骗人的!我想不出任何理由可以让一个人从骨子里恶到这样的地步,为什么只有受害者的回忆,却从来没有加害者站出来道歉、忏悔?政治正确的恶就可以被原谅吗? 在我个人的经历上,有一句话曾经成为一个转折点。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课上突然有了作文这回事,当时我以一篇游乐山大佛的小文,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从此上作文课总是坐得毕端毕正。就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讲了一句话,“你们看小说和电影啊,只有小孩子才简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