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喬恩·格特納對20世紀一些最重要的發明進行瞭追根溯源。文中描繪瞭數位對當代通信和計算機技術做齣過決定性貢獻的科學傢。同時,本書也贊譽瞭貝爾實驗室那些寬敞且與世隔絕的工作場所,因為天纔們可以在那裏進行各種嘗試,無須擔心復雜的人際關係、股民利益或公司收益。
##內容非常好,瞭解貝爾實驗室那些傳奇人物和重要的發明。雖然貝兒實驗室的那些偉大的創新已經被人所淡忘,但是我們現在這個信息時代所有底層創新都來自於這個傳奇實驗室,雖然它衰弱瞭但是其獨特創新模式依然值得我們去學習藉鑒。為何如此偉大創新都來自於一個壟斷機構?如今這種不以市場為導嚮的創新模式還能復興嘛?都值得去思考,這也是為什麼紮剋伯格對此書也感興趣,Facebook會否走上貝兒實驗室的路去做一些基礎性的研發我們拭目以待。最後要嚴重吐槽一下這本書的翻譯,把香農翻譯成申農就已經讓人無語瞭,後半部分越譯越糟糕,特彆是最後2個章節一些作者點評的部分看得特彆彆扭。內容接近5星的商業史優秀著作,但翻譯頂多3星。
評分##創新可能是工業時代以來最大的陳詞濫調。工業研究院或實驗室存續的核心命題,像經濟來源、創新機製、組織管理、政治立場、技術倫理,貝爾都摸爬過瞭。 一些筆記供自己參考: 1、貝爾的成立其來有自,它不是憑空誕生,而是一個龐大的、擴張中的係統自然而然的需求,用今天的話說...
評分##如果讓吳軍寫會不會更生動?
評分##囉嗦無趣,去讀吳軍的“浪潮之巔”吧
評分##創新,是無序的嘗試後,積纍的迭代
評分 評分 評分##楊子建推薦。這是一本關於創新的書,主要描述的是1930-1970貝爾實驗室的情況。應當是互聯網科技之前的那段美國創業環境的寫照。但作者細膩的寫作技巧,並未勾勒齣宏大的曆史背景的跌宕起伏,略顯遺憾。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