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弗里德里希•莱克(Friedrich Reck,1884-1945),出生在东普鲁士的马祖里(Masuria),他的父亲是一位保守派政治家、家境富裕、有土地。最初,他根据父亲的意愿去当兵,但随后离开了军队去学习医学。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被裁定不再适合从军,不过他此时已经是一位戏剧评论家和游记作家。在此后的数十年里,他成为了慕尼黑社交圈的名人,这要归功于他的几部出名的历史小说和大众娱乐作品,比如《高悬在蒙特卡罗上空的炸弹》这部畅销的喜剧短篇小说,后来还被拍成电影,并且有名角出演。1944年10月,他被捕了,但这仅是第一次;同年的12月,盖世太保又把他拘留起来;1945年1月,他来到了达豪集中营。不久之后,他死在这所集中营里。
本书原本是来自第三帝国内部的一份反纳粹的文件,最初由斯图加特的一家不知名的小出版社于1947年在德国出版发行的。不久之后,这家出版社便停止了商业运作。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到了1964年,有一家报社,刊登了一系列名为“被遗忘的书籍”的文章,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1966年出版了纸皮书,还出现了几种不同语言版本。该书的英语版本在1970年出版。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日记;作者没有按时间次序写事件,而是包括了作者的思想、反省、故事、回忆。记录开始于1936年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死亡,终止于莱克死前一个月。
##妓女戏前高潮要大喊Hilter万岁,父母亲手杀死儿子只因他带回“来路不明”的钱财,说笑话要坐牢,抱怨要砍头,从纳粹德国,苏联大清洗到离我们还很近的地方,极权主义的形式几乎没变。让我不太满意的是推荐语称作者为“良知”……莱克的日记毕竟是充满个人视角的产物,他的保守主义、与中上层人士交往甚密的家庭背景使得他的观察带着一种颇带隔阂的偏见(特别是对工业化的态度)。不过真要说的话,莱克冒着生命危险记下眼见之事,还能保持这样清晰的思路倾注自己的怒火和仇恨,在那种可怕的高压环境下,已经是非常厉害了。适合作为补充资料阅读。3.5
评分##比较难得的是,这是二战中德国人自己的真实记录,很多的细节还是挺有意思的。缺点也许是因为体裁为日记,太多作者自己的感叹,少了几分冷静的观察。不过,从作者的记录中,我们能感觉出当时那种逐渐加强的让人绝望的气氛。一个极权政权,越是到末期,越是会制造紧张气氛,越是凶残。
评分 评分##作者也是半个神经病文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