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英國著名曆史學傢,也是20世紀較具國際影響的幾位曆史學傢。畢業於牛津大學。先後任職於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和英國外交部等機構,1919年和1946年分彆以英國政府代錶的身份參加兩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平會議。1926年起擔任英國皇傢國際問題研究所部長(一直任職到1953年為止)。以《曆史研究》為代錶的一係列著作為他贏得瞭世界性聲譽,他也因此而被譽為“近世以來偉大的曆史學傢”。
1956年至1957年,湯因比夫婦在退休後進行瞭為期17個月、針對三大洲、近20個國傢和地區的環球旅行。本書並非有關這次旅行的連續記述,而是以湯因比獨特的見解和他對世界曆史、地理和宗教生活的深刻理解為基礎而進行的一係列值得重視的掃描式記述。跟著湯因比的足跡,從倫敦齣發,分彆經過厄瓜多爾、秘魯、印加島嶼、新西蘭、澳大利亞、越南、菲律賓、香港、日本、印度和中東國傢。
##1956年2月至1957年8月的世界,湯因比老人行萬裏路的誠懇思辨,閱讀起來需要一定的曆史知識支撐。 睹物思人,這本遊記,一方麵為湯式曆史觀提供瞭鮮活的地氣,另一方麵為“遊記”這個文種構建瞭一座高峰。 自己曾經去過書中很多地方,湯老的細膩文筆和宏大聯想,不禁引人共鳴,也詮釋瞭“先讀萬捲書,更需行萬裏路”。 令人動容的是,湯老對於“首都和飛機”的警惕,有趣而充滿預見性,縱使部分觀點略顯偏頗,卻不失為是對當今世界的準確評價。 有些遺憾的是,因為某些原因,他未能踏足中國和蘇聯,這使得他錯過瞭對本就陌生的遠東文化的近距離體察,也讓讀者錯失瞭從湯式邏輯觀察中國曆史的機會。 總之,這本書的章節濃度不一,和每個地方的曆史基本匹配,作為“遊記”是很值得一讀的。
評分##“塵世無他,不過是轉瞬即逝的一係列無常狀態”
評分##「20191010」雖然區區兩百多頁,卻可以肯定是我讀過信息量最龐大的一本遊記。是的,「遊記」。上個世紀56–57年,湯因比攜夫人花瞭17個月的時間遊歷南美洲、大洋洲、亞洲、中東時在泰晤士報上的隨筆。每篇都很短,卻需要花很長時間閱讀。並且誠如譯者所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藉助互聯網查閱很多資料,否則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閱讀的是什麼。這本遊記文筆優美,語言幽默,信手拈來的史地資料,滿眼認不得的名詞——地區、山川、河流的名字,大師的腦袋就是一座移動的圖書館。遊歷中的思考,是對人類社會的愛和悲憫,不同地方的人民、草木,都能引發無盡的思緒。現在60年過去瞭,印證當時和現在,怎能不唏噓?等我用Google地圖把文中提到的所有地區都走一遍,肯定還會再讀的吧!
評分##十七個月的環遊地球,太幸福瞭。湯因比真是博學風趣文筆佳,翻譯優秀。讀得很粗,風景描寫地理狀況常常略過,但是英國人的幽默感常常令人捧腹
評分 評分##原來人類那本也是湯寫的啊
評分 評分##原來人類那本也是湯寫的啊
評分能把遊記寫到這個層麵,功力非同一般,在他看來,一草一木,都是在多維的曆史空間中存續的,足見他對世界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龐大的知識體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