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麦克法伦(Robert Macfarlane,1976— ),剑桥院士,他的研究和写作领域侧重于自然与文学的关系、二战之后的英美小说、当代诗歌和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等等。
他的“行走文学三部曲”展现了当代旅行写作新的走向和所能达到的高度。其中首部《心事如山》获得了“卫报首作奖”、“泰晤士报年度最佳青年作家奖”和“萨默赛特·毛姆奖”;第二部作品《荒野之境》获得或被提名有将近十个奖项,由BBC制成纪录片。《古道》2012年出版,广受好评,不断出现在各种“年度好书”的推介中,获得“塞缪尔·约翰逊奖”提名。2013年他受邀担任布克奖评委会主席,成为布克奖史上最年轻的评委会主席。
麦克法伦的散文机智博雅,精巧而不晦涩,《格兰塔》前主编弗里曼称他为当代最好的行走文学作家。
这是一部登山史,更是一部人类与高山的情感史。
作者从童年时在外祖父母家捉迷藏的乐趣泛起涟漪,渐渐扩散到月夜里无心翻起有关登山书籍时的心潮澎湃,继而讲到亘古至今西方想象世界对高山由厌恶转至亲近、由亲近转至痴迷的历程。其间,有对生命哲学的探讨,对现代社会追逐速度与效率的幽默质疑,对地质学理平易近人的解释……在半是写实、半是评述的叙写中,麦克法伦带我们穿越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回溯有关高山的科学、文学、哲学历程,将人类高山情愫的微妙变化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不同于以往的探险类作品,《心事如山》不仅包含了令人血脉喷张的登山故事,更有对科学、文学、哲学的探讨,还在自己和他人的登山途中,为我们捡拾了许多有趣的文人旧事和登山者的怪癖,“这是一种全新的写作手法,甚至可以说开启了一种新的文体”。
—Why do you want to climb the Mount Everest?
—Because it is there.
##文字特别棒,好到忍不住画了一整本的杠杠。可怜其他那些登山的,没有这种感受力也没有这种表达能力。
评分 评分 评分##细致的登山场景记录充满文学性,详细梳理了文明社会对山的发现史,又有文化学者的认识深度,今年读过最好的散文集。翻译译笔很好(这本明显比《古道》流畅好读),但丝毫没在专有名词上下功夫,诸多地理名词有明显错误。勘误出册子的话得有1/3书这么厚。太不严谨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那些到达高山顶的人,一半爱着他们自己,一半爱着被湮灭的感觉。 罗伯特•麦克法伦的《心事如山——恋山史》,并不是一部简单意义上的西方登山史,而是一部揭示人类与高山微妙复杂、爱恨交织关系的情感史。作者将登山史上的那些往昔传奇与自己的亲身历险相结合,并把相关的历史、地理、地质、宗教、文学、艺术知识巧妙地穿插其中,雄辩滔滔...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