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学和中学。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已经完成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3部,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的历史。就像是没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人生一样。 本书是余华的一部中国现当代随笔作品,收入余华在《读书》杂志专栏连载的十三篇阅读随笔,以小说家、读者的双重身份对大师经典作品进行独特解读,精心研究它们的叙事、技巧、激情,既痴迷、激越,又保持冷静的思索。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如同流动的河水,在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里永久和宽广地荡漾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因为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
评分##庆幸在最初阅读的道路上遇到余华,《在细雨中呼喊》里的时空跳越,对同一事件的多角度阐述和反复辉映,它让我第一次强烈感到时间第四维的存在。作者笔下,时间这样东西如同一叠七巧板,怎么拼都是一个整体。空间的立体感远不能展现事物的完整,倒是被时间充溢,任意湮没并告予...
评分##原本以为是小说,然后作者评的小说除了《百年孤独》以外我都没看过T_T
评分 评分 评分##余华是一个细腻的作家,我从来不否认。 每一个作家成型我们都不免想找出他的先驱者,他的榜样,就像余华为卡夫卡找先驱,为K找真实的映射,找现实的对照。从余华的身上,我也看到了太多太多前人的影子。这部书,就是与华自己为自己寻找先驱的日志。 ...
评分##我算是比较喜欢余华先生的作品的,虽然看的也不算多,《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先生冷静的叙事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就感觉他的作品没有过多的渲染刻画,但简简单单的句子串成的故事却很有力量,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原来这种风格来源于书中提到的他喜欢的一系列...
评分##余华的阅读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