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学和中学。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已经完成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3部,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音乐影响我的写作》为《音乐影响我的写作》,收录了十三篇作品。余华是荣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的首位获奖中国作家。从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到《世事如烟》、《活着》和《兄弟》等作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余华以跳跃式的姿态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高度。他越来越自如地开拓了自己的文学天地,构筑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其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
##make me crazy
评分##读读即可。
评分 评分##下午边看边听了点柴可夫斯基,感觉寒冷的冬天也没有那么难过了。
评分我最后一次读余华的小说,应该是《古典爱情》吧,那是很多年以前,那篇小说是我无意中读到的,那种深刻的悸怖,曾经缠绕我多年,我不能不叹服文字的力量。后来我进入IT业,太忙,读小说少,所以虽然偶而会想到是否要再重读一遍,看现在是否已经有勇气,却也还是没有读。所以回...
评分##清新的感觉.
评分前面九十页值五星。突然有点明白余华为什么会写《兄弟》和《第七天》了,就跟张艺谋拍《英雄》《十面埋伏》陈凯歌拍《无极》一样,8、90年代我们还是小屁孩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等我们终于能够遥望那儿了,他们早腻味了。
评分##这是我第一次给余华的书三星,其实还可以,就是这种乐评式的文章我不太喜欢,感觉比较私人,阅读的快感不强,也讲述不了什么深刻的东西。书里引述了一个观点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有人说我们都是连在一起的,谁死了我们都应该难过。还有一滴水进入大海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大海。 还有,哥伦布是个畜生,第一次去美洲时用廉价的玻璃器皿骗到了一船印第安人的钻石、珠宝;第二次去美洲时就开始抓奴隶往欧洲运了,由于反抗,平均每抓1人就得打死7人,几百万善良淳朴的印第安人就这么死掉了。就像马克思说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评分##恐怕是作家里谈古典音乐最到位的,而且有个性和见解,不失一位小说家的独到视角。他在资料查证方面,居然也用功很勤,不作无谓感觉之论,凡立论,必有论据支撑。在以“叙述”角度体察作曲家用意方面,有很精彩的观点。但奇怪的是,作为小说家,写出的这些接近昆德拉的音乐文论,节奏和阅读快感并不好。原本期望更精彩的地方,却是平庸的流水账,后几篇较弱。有作曲家的“素描簿”之误,可见他参照的是英文资料,sketc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