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颖,1967年生,山东招远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韩国釜山大学交换教授(200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2006年),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2006年)、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2008年)等多种奖项。
主要作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精读》、《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等,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置身其中》等,随笔集《迷恋记》、《此生》、《有情》、《读书这么好的事》等。
沈从文,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
“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的候选人。”不少人喜欢这样的说法,以此来加重对沈从文的崇仰和表达遗憾。《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认为,这固然是个很大的遗憾,不过实在说来,获奖与否并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对沈从文的认识,能走到多远多深。1988年,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重新发现”沈从文的工作仍将继续……
从1948年始,沈从文在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点。《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著作由此起笔,沿着他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叙述他为始终不肯放弃的物质文化史和杂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传记,特别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恐怖统治真的是在不断不断地折腾中,把人的自由、尊严、健康、智慧、正直、人伦等等自然基本善和社会基本善都毁灭、摧折、消耗殆尽。 被迫害、被排挤、被孤立,老来被连根拔起,发配异乡,颠沛流离,重病多次申请回京治疗而不得。回京后个人的书籍手稿信件大多已被销毁…… 改...
评分 评分##我拿到的是《收获(长篇专号)》的全文版。在作者冷静、客观、隐忍的笔调牵引下欲罢不能地看完了。
评分##文章有两种写法,第一把材料按照时间排列,第二把材料按照类型排列,前者成了文学史,后者成了哲学史,不管怎么排列,到最后都是把材料罗列一下。好在作者是按照时间排列,没有塞私货,这都成了学者的底线了。这部书是根据沈从文建国后的回忆、书信编辑而成的一部书,看完之后可以了解沈从文建国后的经历。有些事情,未必惊心动魄,但是看的仍然心惊肉跳。作者没有掉进叙事抒情的老路。中规中矩。
评分##昨晚和朋友z聊天,ta说现在上课正好给学生上到老舍,ta课上顺带说起了沈从文,听后学生多数没有什么反应。z同我说起此事不胜感慨,然而我们彼此又都清楚人是善于遗忘的,一代代一辈辈。很多时候在读到那些学人们的惨痛遭遇时,总是感慨中国的知识分子太不容易了。 打这样一个比...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