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15
张新颖,1967年生,山东招远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韩国釜山大学交换教授(200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2006年),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2006年)、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2008年)等多种奖项。
主要作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精读》、《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等,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置身其中》等,随笔集《迷恋记》、《此生》、《有情》、《读书这么好的事》等。
沈从文,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
“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的候选人。”不少人喜欢这样的说法,以此来加重对沈从文的崇仰和表达遗憾。《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认为,这固然是个很大的遗憾,不过实在说来,获奖与否并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对沈从文的认识,能走到多远多深。1988年,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重新发现”沈从文的工作仍将继续……
从1948年始,沈从文在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点。《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著作由此起笔,沿着他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叙述他为始终不肯放弃的物质文化史和杂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传记,特别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沈从文的后半生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沈从文的后半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我常觉得现在人多半不懂得文学的美,一颗心包裹在狭隘功利的圈子里,不能感动,不能奋飞,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或许可以看看沈从文吧。正如沈先生在《抽象的抒情》中所说: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通过沈先生我更深切地体会真正的文字之美与文学之心,同时对沈先生吃苦耐劳、百年长勤的精神钦佩不已。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冲动就是去买一套《沈从文全集》,只为纪念这位寂寞而忧伤的、充实而有光辉的、对一切都那么温柔地爱着的伟大文学家。十五年元月十八日筱堂记于宁乡梅家田寓次。
评分 评分##对时间的感觉与思考蔓延在沈从文的文字中,而我相信,任何对于自我生命状态有所觉察的人,其思考最终会落脚于时间的维度,因为,存在像寄居蟹一般占据着时间之壳。 缭绕于死亡、循环、永生的话语,都源自时间这一终极问题所引发的焦虑感。死亡是托尔斯泰或者福克纳的命题,幼...
评分##起初的几章还不错,有自己的东西在,到后来就越写越年谱味了,感觉是过多地堆砌了史料而缺乏作者声音的呈现,自然也就难以完成个性化的贯连,以至于兴味大为不足,这实在是很可惜的。要想读明白此书,还非对照张新颖老师以前出的《沈从文精读》(去年再版了)不可,否则你很难弄明白他想表达的是什么。不过如果是以前对沈从文基本没有了解的读者,一下子从这本书上手了解沈从文的晚年倒也很好,对于大众读者而言,我的苛刻未免多余。 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1956年底沈从文在上海出差时画的速写。外白渡桥上人潮汹涌,“是红旗的海,歌声的海,锣鼓的海”,而远远的江面上停着一艘小小的舢板,上面的人兀自不醒。沈从文后来记录,舢板上的人被吵醒后,也只是自顾自拿网兜捞鱼虾。他感慨道:“虽那么小,那么跳动—...
评分 评分##恐怖统治真的是在不断不断地折腾中,把人的自由、尊严、健康、智慧、正直、人伦等等自然基本善和社会基本善都毁灭、摧折、消耗殆尽。 被迫害、被排挤、被孤立,老来被连根拔起,发配异乡,颠沛流离,重病多次申请回京治疗而不得。回京后个人的书籍手稿信件大多已被销毁…… 改...
评分##依旧是新颖师的风格,用精简的语言勾连起大段引文,不做过度阐释,但筛选、编排自有尺度。与着重前半生的《沈从文精读》一起构成了张氏的沈从文形象(发现自己是豆瓣第999个读过本书的人
评分无论纪实作品也好,虚构作品也好,我比较在意作者会选取什么细节来体现自己的立场,那往往是一个自我消化的过程。新颖师过去曾提到过“自我愈合”一说,这个过程沈从文用了四十年。 沈从文的精神危机不完全是属于个人的,读《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每每总有放下书本细...
评分沈从文的后半生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