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法國小說傢、劇作傢、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齣生於印度支那,十八歲後迴法國定居。她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奬。
這是瑪格麗特·杜拉斯晚年的一部隨筆集,一九九三年齣版。雖題名為“寫作”,但並不局限於寫作本身。作傢的點滴迴憶與感受:孤獨、酒精、情人、獨居的鄉村彆墅、電影、乃至對小哥的愛都融入其中。全書收錄瞭五個短篇,分彆為《寫作》、《年輕的英國飛行員之死》、《羅馬》、《純潔的數字》、《畫展》。
很薄的小冊子,讀理論書的間隙當消遣看的。杜拉斯的文字有毒,語言是斷續的,重復的,也是美的。像老去的美人坐在火爐旁的喃喃自語。最喜歡《寫作》裏有關蒼蠅死去的描寫。 我仍然覺得作傢和記者是世上最好的兩個職業。
評分##是杜拉斯讓我恍然,一個藝術傢的一生,就是一種犧牲.他們用自己,去實現完整的藝術,以保證藝術的完整. 在此我用藝術傢這個詞而不僅僅是作傢,僅是想藉此錶達對更多人的敬意. 杜拉斯無疑是值得尊敬的,她孤獨,敏感,高傲.她捍衛自己的作品不可被更改的權利,她不屑拉康所謂的作傢是最低...
評分##拉康也許說對瞭,她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評分##看著淩亂的《寫作》,感覺這是很意識流的作品。外國的小說被翻譯過來,總覺得少一點味道。例如中國的唐詩宋詞翻譯成各國語言,相信各國人民也很難領悟其中的美。 很短的一本隨筆集。杜拉斯仿佛在書中訴說自己對寫作的喜愛,為瞭寫作可以瘋狂可以孤獨,為瞭寫作可以拋棄一切。...
評分##對比八年前讀的經曆,明白文字不能旁觀。理智永遠在嘲笑,真相隻有經曆後纔懂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讀來有點雜亂無章的感覺,還是無法跟作者産生共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