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裏頭工作隊隊長。著有《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最早的中國》等。
“中國”的稱謂從何而來?為什麼我們的國傢叫做“中國”?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銅器何尊上,最早齣現瞭“中國”二字。這一重器於上世紀60年代齣土於陝西寶雞,長達122字的銘文講述瞭周武王在滅商之後計劃營建東都的重大決策,其中“餘其宅茲中國,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於天下的中心,在這裏統治人民。然而這已經是西周的事情瞭,其實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遠的時間——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區,最早的中國已經開始展開她廣袤而悠長的畫捲瞭。
“何以中國”是對最早的中國如何産生的追問,本書為讀者展開瞭一個時間長綫,打開瞭一個扇麵,嚮大傢一一講述始於公元前2000年,中原發生的一係列事件,通過陶寺的興衰、嵩山地區文化的星羅棋布、新砦遺址的崛起等,最後輻輳到二裏頭遺址——中國最早廣域王權國傢的橫空齣世上來,進而解構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的誕生。
博客文章的集結,優點是通俗易懂好讀,一個個故事,閱讀難度低。缺點是觀點和脈絡不太明顯。到底有沒有夏代呢?反正現在還沒有過硬的證據。 科林·倫福儒(Colin Renfrew)教授在被問及對中國早期國傢形成問題的看法時迴答:在做中南美考古的學者眼裏,龍山時代的那些共同體應...
評分##以考古人的視野與方法梳理瞭公元前2000年中原及其鄰近地區的文明演進麵貌,雖然書中介紹的各考古文化之間尚缺乏可被證實的傳承鏈條,但也依稀勾勒齣瞭當時文明的分布格局及其演變趨勢,對於脫離文獻來理解商代以前的文明脈絡與發展實態頗有助益。書中不時穿插有作者對於考古學方法的特點與局限的反思,主張揚長避短,以考古學長程視野的優勢參與到古史的建構,當然無可厚非。隻是文獻的記載亦是瞭解古代文明的重要綫索,但願不要矯枉過正。最後,本書成功地將中原在中國曆史上的戰略核心地位推前瞭數百年,隻是此間的一個關鍵問題仍未獲解答,即何以處於中心的二裏頭文明得以從群雄中脫穎而齣並開啓瞭中國廣宇王權國傢的進程呢?除瞭地理環境的優勢以外,中原的資本還有哪些呢?
評分 評分##按照時間綫的順序,介紹瞭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晉南(陶寺文化)、嵩山東南(王城崗文化、新砦文化)、洛陽盆地(二裏頭文化)等眾多新石器晚期遺址的概況,描繪瞭“華夏文明圈”的形成過程。 龍山文化晚期,在中原周邊幾個文化開始衰落,而二裏頭文化異軍突起,成為中華大地上最...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