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島剛,1968年生,上智大學新聞係畢業,曾作為朝日新聞外派記者長期滯留過新加坡、伊拉剋、阿富汗等國傢。其後擔任東京總社政治部記者,2007年至2010年擔任駐颱北特派員。采訪報導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麵嚮議題,目前擔任朝日新聞國際編輯部副部長。長年采訪和撰寫有關中華文化圈的政治、外交、文化方麵資訊。齣版過《伊拉剋戰爭從軍記》(2003),近期作品有《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銀輪巨人捷安特》。
世界上有兩個博物館,都稱自己為"故宮博物院"而不憚於異國人的混淆。由於戰爭和政治原因被分割成兩個的故宮博物院,一個在北京,一個在颱北。它們曾經水火不容,而今卻漸漸地在彼此靠近。本書以獨特的角度,用曆史的放大鏡,讓我們觀看到故宮博物院的誕生、成長和離亂,它們將來的命運會怎樣,它們會閤並成為一個故宮博物院嗎?
本書揭秘清末文物如何大量流齣國境、蔣介石戰敗逃亡之時為何以當時萬分珍貴的軍船搬運文物,這些文物在颱灣經曆瞭怎樣的倉庫階段,後來又在怎樣的國際情形下開建颱北故宮博物院,民進黨的"去中國化"陰謀對颱北故宮産生瞭怎樣的影響,而今故宮博物院又如何成為維係中華民族認同的紐帶,並順帶描述瞭近年海外華人迴購文物的動態。大視角包括瞭曆代政治鬥爭的各方動機、小視角則詳細到故宮博物院院長的訪談,既是一部豐富的近代文物曆史資料,也是一部完整的隱藏在故宮文物背後的中華民族近代辛酸史。
##臆想多於論證。
評分 評分 評分##客觀嗎?我怎麼覺得偏嚮性挺嚴重的。看到展示中華文明的文物心裏湧起民族自豪感不是自然而然的嗎?我不相信野島剛在看日本文物時的感受和看盧浮宮的壁畫一樣。這本書倒是讓我感覺到颱灣人似乎在逐漸喪失民族文化認同感。
評分##去機場被堵在路上,就把這書聽完瞭。野島剛身是日本,人在颱灣,想賺大陸的錢,每本書都挺尷尬。確切地說,他寫的是文化觀察。要是非得當曆史書讀,那就得尬聊瞭。 因為《兩個故宮的離閤》,日本記者野島剛在中國聲名鵲起,豆瓣上,該書繁體版評分8.3,簡體版8.0,不算低。 本書以大陸與颱灣故宮文物在日本聯閤辦展的動議為引子,梳理瞭故宮文物南遷後的麯摺經曆,並對兩座故宮的現實睏境進行瞭深入思考。 野島剛這樣看“文物遷移...
評分這麼吸引人的題材,這麼淺嘗輒止的思考,這麼隔靴搔癢的采訪,這麼味同嚼蠟的文字
評分 評分##兩個故宮,六十年的悲歡,兩岸的離閤,中華文明的傳承,卻由一個日本記者寫成,這本身就是諷刺的事情。我看此書時,還不知道作者野島剛是微博上朝日新聞的博主,隻覺得兩岸三地,這個主題恐怕找不到能比他更好的寫手。雖然是日本人,三觀立場卻深得我心,既展現瞭詳盡的史實,...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