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11
王建偉(1958~)、金暉(1971~),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師從斯裏蘭卡凱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Kelaniya-Sri Lanka)尊者達默迪納博士(Ven. Dr. Dhammadinna)學習巴利經典,深入南北傳佛教思想、曆史之比較研究。2000年初至今,十餘年專研《雜阿含經》及相關漢、巴原始經論,完成《雜阿含經校釋》(2014年付梓)。創立阿含學苑(Āgamārāma),有《來果禪師年譜》、《生命的真意》等多種著、譯作品於海內外齣版。
原始佛典,南北分傳, 塵封韆年,今還清白;漢巴契會,釋疑解難,以古注古,始見真容,道源一趣,同彰其宗。
原始佛教在佛滅度一百年後產生部派,至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遠播南北,其中上座部和有部所傳最力,南傳至斯裏蘭卡等地(現存上座部完整三藏及注疏),北傳至中國(現存有部經典最豐)。唐義淨《南海寄歸傳》謂:南印乃至獅子國(今斯裏蘭卡)所傳皆上座部,北印及南海諸國(今東南亞)皆傳有部。二部盛極當年可見一斑。
漢譯《雜阿含經》為有部較早傳本,由法顯從斯裏蘭卡取迴,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羅漢譯,是北傳四阿含中唯一梵齣作品,被認為是最接近早期佛經原貌的佛陀言論集。而與之對應的南傳巴利本《雜尼迦耶》則完整保留瞭二韆三百年前上座部佛經的原貌,是現存最古老的佛經。
惜此珍本自來中國,即以“小乘經”濛塵,流轉韆年,次第顛倒、經捲殘失、誤寫誤補、麵目難辨。直至近代有呂澂、印順等前輩對此做瞭開創性的研究,《雜阿含經校釋》即在此基礎上努力拓展,以求還原。《校釋》主要成績有三:(1)編類補佚、勘訂足本。依玄奘、義淨等譯典所記體例,重編類目、還原捲次;以《高麗藏》為底本,《房山石經》、《趙城藏》等近十種刻本為校本,輔以漢巴經論,校勘全文;由巴利本譯補兩捲佚經。(2)漢巴精對、以古注古。南以巴利三藏,北以本母、阿含異本、有部阿毗達磨、有部律書等文獻,互參匯注,不避不漏,集為詞典。(3)南北相較、證其同源。全麵、深入比較研究漢巴早期經論,增改對經,記錄證據,顯示南北阿含實齣同源,同期經典之詞、句、文、義皆具極高互釋性,令後期經典望塵莫及。
全書工程浩大、頭緒繁多,作者傾二人之力、盡十餘年告成,填補瞭《雜阿含經》乃至原始佛教研究領域的多項學術空白。本書校點恰當、譯語準確、注釋精細,不僅恢復瞭《雜阿含經》的原貌、疏通瞭經文的滯礙,更廓清瞭原始佛教的思想結構,令這部沉寂韆年的古籍珍本重放光彩。
本書有兩個版本:精裝版(980元)、平裝版(680元)。
《雜阿含經》校釋(全八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雜阿含經》校釋(全八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佛法亦無分別
評分##《雜阿含經》研習的最佳版本:精、準、全,三本配套詞典堪稱一部小三藏。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前言】 外道:“何論何說?”佛說:“我論因。”(佛光本99經)《雜阿含經》中一句話已可以把整個佛教的思想融入其中,包括現在常見的大乘、人天乘,更不用說小乘瞭。從中可以看到這本經的分量之重。我初接觸《雜阿含經》的感受一字以蔽之“亂!”無從下手,摸不著頭腦,經中...
評分 評分##詳盡、精闢,值得推薦。 《雜阿含667經》的「有分別法、無分別法」,一般《雜阿含經》讀書會裡,不是當作「有分別的」法與「沒有分別的」法解釋,就是認為這是指「有為法」與「無為法」。 隻有王建偉、金暉的《雜阿含經校釋》給瞭正確的方嚮與閤理的解釋,顯示齣此書的功力。 王建偉、金暉的《雜阿含經校釋》雖然給瞭正確的方嚮,這一套八冊的書有一個顯著的缺點,他們經常抄瞭很多資料,卻不給結論,有時候在某一詞條抄錄瞭四五種文獻,卻不知道他們是否讀懂這些文獻,也不明白他們的主張是什麼。
《雜阿含經》校釋(全八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