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1920-1995),中國女作傢。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1943年開始發錶作品,代錶作有中篇小說《傾城之戀》、《金鎖記》、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和散文《燼餘錄》等。1952年離開上海,1955年到美國,創作英文小說多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已齣版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閤集《張看》以及長篇小說《十八春》、《赤地之戀》等。
《流言》是張愛玲的隨筆散文集,可以說是大珠小珠滿玉盤。張愛玲稱愛默生“警句很多”。在這本書中我們倒可以看到張愛玲滿篇的警句佳句。如“上海人是傳統的中國人加上近代高壓生活的磨煉”(到底是上海人);“中國人喜歡法律,也喜歡犯法”(洋人看京戲及其他);“多數的女人非得‘做下不對的事’方纔快樂,婚姻仿佛不夠不對的”(談女人)等,不勝枚舉。
《流言》的初版本配有多幅張愛玲自己創作的幽默生動的插圖,張愛玲的繪畫天纔從中得到瞭清晰的顯示。初版本同時刊有三幅各具神韻的張愛玲個人玉照,照片說明文字分彆是她《再版序》中的兩句名言:“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然而現在還是清如水明如鏡的鞦天,我應當是快樂的。”
##“骨秀神清多愁善感的女子,久住嚴寒地區,很可能於一夜之間,結晶又結晶,醒來時,人已嬋娟為一影梅花,在自己的暗香裏悠然微笑。”
評分##張愛玲帶來的視野是整體性的,輝煌煊赫又不露聲色地催生一種內在的新感性,將人觀體世相的篩孔變得小而勻圓,糊上一層色紙。雖然是假設的,也有偏嚮,但其微妙獨到的程度足以使人心甘情願地被替換。不存在與魯迅誰優誰劣、誰大誰小的問題,可以說是對照而相互融閤補足的。誰問便是誰錯。
評分##高中時囫圇吞棗地讀過一遍,現在重讀纔發現《私語》跟《燼餘錄》後來寫成瞭《雷峰塔》跟《易經》,當然還有《小團圓》……好喜歡看張愛玲談畫,她描述畫的時候是動態的,好神奇,勾勒齣瞭故事。另外自己的文章那篇寫她後來看到《連環套》感覺好可愛~
評分##這一本是越往後越好。前麵是有應付雜誌,沒話找話的感覺,後麵漸入佳境(我發現散文集常常是這樣,雖然我想並非是人有意這樣排的序)。當然也是後麵纔習慣瞭,張的厲害之處本來不在於和鬍一樣的宏大話題,而正在於小說傢對任何世間小事的把握和書寫熱情、對此在的無限關懷。 因...
評分 評分##張愛玲的散文世俗可愛的多;流言---水上的字。
評分##這一本是越往後越好。前麵是有應付雜誌,沒話找話的感覺,後麵漸入佳境(我發現散文集常常是這樣,雖然我想並非是人有意這樣排的序)。當然也是後麵纔習慣瞭,張的厲害之處本來不在於和鬍一樣的宏大話題,而正在於小說傢對任何世間小事的把握和書寫熱情、對此在的無限關懷。 因...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