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1783年-1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问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在艺术上,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挖掘出了主人公深层意识的活动,从而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司汤达因此被后人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1999年入选“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书目。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之一。
##我看了接近一个礼拜,老实说不是特别对我胃口。但是感觉每个人都很虚伪,上层的虚伪,下层的恶毒。毁灭一个人就很容易。德特纳夫人在我看来确实是一束光一样的,没有上层的习气,非常得纯洁善良。马蒂德则太高傲,生活在幻想世界,她想要跳出自己的生活,梦想着与众不同。最后却被欺骗。我觉得于连和我没读之前的印象差距挺大,于连居然是个虚弱的,长相漂亮的。而不是那种浑身充满英雄气概的,于连却是思考过多的,但又有些冒失的。挣扎的人吧。他鄙夷的也想追求。这本书读得我挺累的,我觉得以前读也许我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评分 评分##严酷的真实,浪漫情怀,英雄主义 智力与情感的反抗, 献给少数幸福的人——坚持忠于自我。 研究人类就像是在研究奇怪的昆虫,它凌驾于观察对象的痛苦和疯狂之上,只热衷于完成自己的解剖任务。 将其划分为七个阶段:爱慕,愉悦,希望,爱情滋生,第一次结晶,怀疑,第二次结晶
评分##“如果于连虽贫穷而生为贵族,那我的爱情就不过是一桩庸俗的蠢举,一桩平淡无奇的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了;我不要这样的爱情,没有丝毫伟大激情的特点,即需要克服的巨大困难和吉凶难料的变故。” 伟大的爱情。——她低低念着这个词,让它从舌尖滚动到心里,熨贴到,胸臆间开始...
评分##翻译的太差了。。。 上周我终于下定决心重新阅读这本曾让我的心灵如此激动,其情节却几乎被我彻底遗忘的作品。由于自小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我知道自己初读《红与黑》时不满14周岁。我在1997年7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这几天,我在看司汤达的《红与黑》。我在此书中最欣赏的人倒是行为颇为狂热的德...
评分这故事,也许和年少轻狂没有关系,和爱错人没有关系,和巴结权贵没有关系……一朵年轻之花盛开了,还没来得及在对功利的急躁和对痛苦的克制中平稳下来,他就凋零了。而在凋零之前,他得到了生命的宁静,和爱情的温情。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他踌躅满志的时候,比如得到...
评分拜妙笔如花~~看完了电子版然后买一本收藏
评分 评分##2017年已读,第38本:于连在某些方面是不值得同情,然而读完还是不能克制的难过。文学不能给你生气,但可以给你疗伤,文学让人内心更柔软有弹性,吃得起亏,容得下苦。因为所有文学作品都在讲一个故事“人生是苦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