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美國小說傢。齣生於一個沒落的世傢,大學畢業後即從事寫作。曾兩度在海關任職。1853年任美國駐英國利物浦領事,1857年後僑居意大利,1860年迴國專事創作。霍桑是一個思想上充滿矛盾的作傢。他抨擊宗教狂熱和教會虛僞,又把加爾文教派的善惡觀念當作認識社會的標準;他記敘新英格蘭殖民地人民的抗英鬥爭,同時又對社會改革、技術進步和廢奴運動抱懷疑、抵觸情緒。藝術上,他擅長揭示人物內心衝突和心理描寫,充滿豐富想象,慣用象徵手法,且潛心挖掘隱藏在事物後的深層意義,但往往帶濃厚的宗教氣氛和神秘色彩。他稱自己的作品是人的“心理羅曼史”,故文學史傢則常把他列為浪漫主義作傢。其代錶作是以殖民時期新英格蘭生活為背景的長篇小說《紅字》(1850)。小說通過一個受不閤理婚姻束縛的少婦海絲特·白蘭因犯“通奸”罪被監禁、示眾和長期隔離的故事,暴露瞭政教閤一體製統治下殖民地社會的冷酷虛僞,探討瞭有關罪惡和人性的道德、哲理問題。其他著名作品,有描寫祖先謀財害命其罪孽殃及子孫的長篇小說《帶有七個尖角樓的房子》(1851),討論善惡問題的長篇小說《玉石雕像》(1860),揭示人人都有隱秘罪惡的短篇小說《教長的黑麵紗》和錶達作者正麵理想的短篇小說《石麵人像》等。
《紅字》以十七世紀清教殖民統治下的新英格蘭為背景,取材於當年在波士頓發生的一個戀愛悲劇。《紅字》深入美國民族曆史和道德根源,對人類與罪孽、愧疚以及傲慢的不懈鬥爭進行瞭無法超越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經典而精湛的探索,被亨利·詹姆斯譽為“想象性作品中最齣色的篇章”。
##廢寢忘食~
評分##在西方經典文學中,霍桑的《紅字》也許占不到太重要的地位,但是事隔多年,我對這本小說難以揮去的念念不忘,便到網上下載瞭文檔版本,花瞭一些時間重讀瞭一遍。 大學的時候讀瞭不少小說,對這一本印象深刻,然而具體當時是什麼感受卻已無跡可尋,隻是隱約記得對小說的結局扼腕...
評分##The scarlet letter 先拋開情節不說,很少看到有描寫的這麼細膩的小說,語言、心裏、環境、還有天馬行空的比喻述說,真的很棒,每一句話都值得去深深去品味,其實讀第一遍的時候,根本沒什麼感覺,隻覺得整個敘述都顯得冗雜,但當我耐著性子再讀一遍的時候,感覺發生瞭很...
評分 評分 評分##遭受苦難的人在承受痛楚時並不能覺察到其劇烈的程度 反倒是過後延綿的摺磨最能使其撕心裂肺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