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

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洪波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绪论 一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学术流派及其演变 二 20世纪上半期中国考古学史研究回顾 三 关于考古学史研究方法论的思考第一章 1928年之前的中国考古学 — 20世纪初期西方考古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二 新材料的扩充和甲骨学研究的意义 三 科学思想与田野方法的引入 四 传统学者对考古学的认识及其实践 五 李济与中国科学考古学的萌芽 六 1928年前中国考古学的特点第二章 史语所考古在思想与组织上的准备 一 傅斯年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二 现代学术机构史语所的创立 三 史语所考古的思想入口 四 小结第三章 史语所考古的探索期(1928—1929) ——殷墟发掘的第一阶段 一 殷墟发掘的前奏 二 殷墟第一次试掘及其特点 三 李、董第二次发掘以及方法上的改进 四 第三次发掘及其重大收获 五 中央和河南在考古活动上的政治博弈 六 小结第四章 史语所考古的发展期(1930—1934) ——从城子崖到殷墟第九次发掘 一 城子崖发掘与龙山文化的研究 二 殷墟第四次发掘和“殷墟漂没说”的解决 三 第五次发掘和“后冈三叠层”的发现 四 河南古迹研究会及其初期活动 五 殷墟第六至九次发掘及发掘方法的进步 六 类型学探索和考古学解释 七 小结第五章 史语所考古的鼎盛期(1934—1937) ——殷墟第十至十五次发掘 一 梁思永领导下的殷陵发掘及重大收获 二 殷墟第十三至十五次发掘和遗址发掘方法的成熟 三 山东古迹会的调查和两城镇发掘 四 河南古迹会在历史期考古上的努力 五 史语所考古活动向安徽的延伸 六 田野考古技术和整理方法的逐步形成 七 小结第六章 史语所考古的延续期(1937—1949) ——抗日战争与国内战争期间的考古活动 一 吴金鼎与西南考古的开拓 二 夏鼐在西北地区的考古活动及成就 三 石璋如的田野活动和史语所的民族考古学探索 四 战争期间史语所的考古研究 五 小结第七章 民国时期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基本特征与历史遗产 一 史语所考古的基本特征 二 科学考古学对学术与社会的影响 三 批评与反思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陈洪波所著的《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史》是关于中国现代考古学形成时期学术史的专门性著作,研究对象是1928—1949年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该所的考古活动及其成就宣告了科学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史》主要内容包括对1928年前中国考古发展状况的评述,对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思想起源以及组织准备的探讨,并将历史语言研究所在祖国大陆21年的考古活动划分为探索期、发展期、鼎盛期和延续期四个阶段加以叙述,全面总结了科学考古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诞生历程,深入分析了这一学术流派的特征、影响与局限性,进而揭示出潜藏在历史深处的思想、学术与社会政治动因。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起来比较轻松。

评分

##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陈淳教授指导)修改出版的。作者自陈要“讲一个故事”,故可读性尚佳,但可能不那么“学术”。绪论中引了两大段罗教授的话,以为理论支持(所谓“见之于行事”,不发空论)。罗大师反对“倒放电影”的后设视角,但作者既然要讲一个故事,则不免诸多品评。最后,分析史语所考古工作的特点,只是蜻蜓点水,很多东西如“民族主义”分析得并不精当,甚至有点牵强,逊于查晓英老师的相关文章。文章材料并不是那么丰富,有些地方转引罗大师的《胡适传》和查老师的硕士论文,“观感”不佳。

评分

##介绍史语所从无到有建立中国科学考古学的过程,对其得失有中肯的评价。饶有兴味。

评分

##还是逃不出陈星灿的影子啊 @2012-05-27 16:36:15

评分

##还是逃不出陈星灿的影子啊 @2012-05-27 16:36:15

评分

简而言之,中国的考古学仍然在史语所的时代,我们的考古学说至今仍没有走出李济的典范。

评分

##很棒,至少是读得很舒服

评分

##很好看。

评分

##读起来比较轻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