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賡武迴憶錄(上、下捲)

王賡武迴憶錄(上、下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王賡武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上捲 傢園何處是
敘說緣起/Ⅰ
第一部 我的小小世界
從泗水到怡保/3
從綠城開啓的世界/13
中國的滋味/25
帝國終結,另闢天地/35
母親的迴憶/41
第二部 學習漫遊
戰火延燒至馬來亞/61
小城男孩/67
另一種學習/77
新規則/91
準備迴傢/101
母親的戰時迴憶/107
第三部 前往南京
大傢族/121
抵達南京/133
和父母同住的五個月/141
安頓下來讀書的日子/149
我的老師/159
嚮朋友學習/173
母親迴到怡保/185
第四部 怡保
改變方嚮/195
重新開始/207
下捲 心安既是傢
傢園何處/Ⅰ
第一部 入鄉問俗
安全著陸/3
新來乍到/9
誰的文學?/15
詩歌創作/21
書山有路/29
馬尼拉的警訊/37
第二部 我的新思維
什麼是民族國傢?/49
新加坡殖民地/55
政治教育/63
第三部 喜結良緣
初識娉婷/75
媽媽童懿和/85
爸爸林德翰/93
重新認識/101
第四部 雙重視野
學海無涯/115
遙遠的曆史/125
為什麼是十世紀/133
與漢學半途相會/139
英國文學中的英國/145
第五部 成傢
重聚和結婚/153
劍橋和倫敦/163
嬰兒誕生/171
第六部 理想的工作場所
近鄉情怯/179
遷居吉隆坡/193
哪一個陣營?/199
第七部 全球化?
進入冷戰/211
關於新世界的報告/215
東岸研究中心/227
娉婷眼中的美國/237
馬來西亞/241
調查報告/251
第八部 傢庭根源
祖孫三代/259
我們蓋房子/265
定居/271
第九部 齣乎意料
1965: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283
1965: 調整方嚮/289
國傢曆史/295
革命/303
聚焦東亞/311
稍事休息/321
總結/327
心安即是傢/333
附錄: 有關馬來亞傢鄉的著作/337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 這是一部豐富又極為坦誠的迴憶錄,讀者可以毫不費力從中看到,是什麼造就瞭這位廣受贊譽的曆史學傢的學術成就和世界視野。而尤為吸引人的是,他用近一個世紀的經曆,迴溯瞭對“傢”和“愛”的領悟,探索並創造傢園歸宿感,充滿瞭睿智與樸素誠摯的情感。

★ 繼黃仁宇《黃河青山》、齊邦媛《巨流河》之後,又一本充滿曆史細節、傢族記憶和個人魅力的跨時代記錄。

★史學傢、教育傢、2020年“唐奬 • 漢學奬”得主王賡武,年近九旬執筆迴首動蕩的少年時期,“變動隨時會降臨,人們可能輕易就被從根切斷”,然而“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

★兩捲本《迴憶錄》,王賡武親筆撰述的珍貴文本,加入母親、妻子跨時代的記錄文字,近六百頁巨製,十數幅跨越百年的傢族照片,兼具豐富的文學與史料價值,筆調平實深厚,謙遜動人,堪稱二十世紀曆史洪流之中一部豐富而獨特的生命畫捲。

王賡武是享有盛譽的海外華人曆史學傢和教育傢,其生長於1930年代的南洋,時逢戰亂和動蕩,不得不在中國、南洋和英國等地輾轉求學,加之齣身中國江南耕讀世傢的知識分子父母強烈的鄉愁情懷,使作者對華人在海外安身立命、“尋找傢園”的歸屬感這一復雜的命題,有麯摺的經曆和真切的人生經驗;成年後,在橫跨三大洲幾十年的學術與教育生涯中,他與同時代的史學、漢學界重要學者,幾乎都有交往;一生摯愛的太太林娉婷更是他領悟“愛”與“傢園”的人生伴侶——由此構成的個人與時代的畫捲,經由樸素儒雅的筆墨,展現得波瀾壯闊,又發人深思。

本書是曆史學傢王賡武親筆撰述的唯一的迴憶錄,其在年近九旬之際,迴溯上下求索、“長年半遊牧”的一生,迴憶錄兼具豐富的文學與史料價值,筆調平實深厚,謙遜動人,堪稱二十世紀曆史洪流之中一部豐富而獨特的生命畫捲。

迴憶錄共兩捲。上捲《傢園何處是》,王賡武迴顧瞭對他影響至深的父母傢世,他在南洋齣生,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統英文教育。因日軍入侵東南亞,他不得不輟學,數年間在街頭遊蕩,以少年人本真的好奇心學會廣東話、馬來語、客傢話、閩南語,並對殖民地錯綜復雜的“華人性”有瞭最初的領會。憑藉奇跡般的機緣,他在日本戰敗前夕重拾學業、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卻親身見證父母諄諄教導的那個故園中國終歸於幻滅。然而,青年王賡武對“傢園何處是”的睏惑與不安在此際漸漸撫平。站在兒時經曆為他塑造的“多重世界”交匯處,他“開始感到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

下捲《心安即是傢》由王賡武與太太林娉婷閤著,述說他們由青年時期在馬來亞、英國求學,學成後在吉隆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治學與生活,在三大洲移動的切身經曆,更內在地成就瞭他對海外華人研究的學術生涯,同時在不確定的時代洪流中,探索並創造傢園歸宿感,充滿瞭睿智與樸素誠摯的情感。

用戶評價

評分

##日久他鄉變故鄉。

評分

##海外華人的心路曆程,少年時代的閱讀,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會有不少的影響

評分

##明說,一星就是給齣版社的缺乏誠意。當初書友們一再詢問到底有沒有刪節,得到的始終是含混曖昧的迴答:“有什麼值得刪的?”結果一比對:刪瞭,且沒少刪。現在的環境大傢其實非常清楚,很多書不“處理一下”根本引進不瞭;但作為讀者,我想應該有權知道這種“處理”的方式和幅度,再根據個人的標準,選擇接受或不接受。任何情況下,都不該把刪改圖書內容當成理所當然理直氣壯、也不必讓受眾瞭解實情的事。那個花落人亡若不是齣版社的工作人員就是個沒長????的sb,這麼簡單的道理還要杠(你所謂的罵爹如果指的是反抗強權,那不謙虛地說,我開始做這件事的時候你還是液體呢。噴我一堆缺乏事實依據憑空想象臆測的廢話又刪瞭,倒真符閤齣版社作風),居然還覥臉拿孔夫子的話自我標榜,沒閑工夫你丫都能bb那麼一坨,這要是有空,不得發個長篇報告文學????

評分

##那一抹淡淡的鄉愁,無論身在何地,脫不開的華夏血脈和儒傢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守住瞭文化,走到哪裏都是傢。

評分

##海外華人的心路曆程,少年時代的閱讀,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會有不少的影響

評分

##已寫筆記

評分

##在我這裏私心喜愛上半部更多一些。或許總是看到西方世界講移民自我認同的文學,突然看到在東南亞這片特質明顯卻被“失落”的移民土地上融閤文化孕育過程中的人類心態有種奇妙的新鮮感。以及,每次看到那個年代的故事總是在想,到底是什麼纔讓動蕩中這些“無心”學習的人們反而有機會成為躬耕學術的大傢?

評分

##南洋新移民在兩個(或許是三個)祖國之間尋找認同。前半部反映的學習經曆,摺射齣英屬殖民地和日占時期馬來西亞族群的生活豐富有趣,後半部講各種訪學經曆的流水賬相當無聊,反而林聘婷寫的部分要更生動好看,確實文筆更好。

評分

##南洋新移民在兩個(或許是三個)祖國之間尋找認同。前半部反映的學習經曆,摺射齣英屬殖民地和日占時期馬來西亞族群的生活豐富有趣,後半部講各種訪學經曆的流水賬相當無聊,反而林聘婷寫的部分要更生動好看,確實文筆更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