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主要大国之间的博弈日趋复杂、多变且合作竞争并存,其另一个特征便是大国间力量对比的消长。中国经济如何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开新局、树新机?中华民族如何在美国霸权的战略封锁下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李晓教授作为中国世界经济学界的著名经济学家,在这部著作中对当下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进行了全面论述,对美国霸权、美元体系的金融逻辑与金融权力、美国经济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不同有清晰的论断,从新的战略高度对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探究了一条在兼顾“以开放促改革”的同时,突出未来中国应强调“以改革促开放”的可持续性崛起之路。
本书从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的角度展示了未来世界经济秩序的战略图谱,书中关于“债务人逻辑”“全球化分裂”“全球货币超发”“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创新与大国兴衰”等内容与观点,值得各行业领军者、政府官员、外交人员等品味与深读。
##受益匪浅!通过这本书简单了知道了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种种根本~推荐所有人都读一下。非常简单易懂。
评分##这本书我强烈推荐大学生人手一本,中美大国博弈的未来如何?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有怎样的趋势性变化?在李晓老师这本《双重冲击》中有理性、客观、严谨的分析与解答。读罢让人血脉喷张、热血沸腾,只有认识对手、了解对手才能超越对手,书中没有鸡汤的说教,作者用有趣的历史、理性的认知、严谨的逻辑分析了美国霸权和美元体系。没有晦涩难懂的经济术语、没有高深莫测的政治学术语,作者像讲故事一样,展示了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未来发展的图景,不愧是2018年最犀利演讲“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作者最新作品。
评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复杂的世界经济,我们理应建立自己的经济系统理论,而不是一直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寻找方向,这就需要战略学者们有所作为。这本《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就是李晓用它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对过去、现在世界经济详细分析,指出了我们国家要面对的风险以及挑战。面对着现在的世界格局,面对着依然强大的美国,思考中国将何去何从。
评分##国际政治经济学格局还是大的,看问题的角度果然不一般。李教授反复提到的“全球化分裂”“债务人逻辑”“改革赛跑”“金融货币层面硬脱钩”,对于金融小白来说有点吃力。附录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里给毕业生的那几条建议挺有感触,学习能力是“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能力”。战胜困难的能力是“海明威说勇气就是优雅的面对压力。”只是当时台下刚毕业的学生可能还不明白这种“临行嘱咐”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每条嘱咐都对应着未来他们生活将面对的挑战。以我自身为例,刚毕业的那个节点,完全不具备这些能力。几个很有启发的概念,“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化”。美国的行为不是逆全球化,而是令设立一套“去中国化”的新体系。中国崛起的性质是什么?“本质是美元体系内地位的提升”,悚然听闻!贸易国家面对金融国家的眼界是不够的,不能太自大了。
评分##读完过来打分,五星是因为上限五星,从水平、思辨性、对时局的敏锐洞察上都是极优,值得学习其中的方法和道。
评分##作者非常头脑清醒,语重心长,内容非常深刻,但是非常好读,帮你看清世界大势的关键,不要一提到美国就人云亦云的愤怒啊什么的,强烈推荐给大家!
评分##这本书我强烈推荐大学生人手一本,中美大国博弈的未来如何?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有怎样的趋势性变化?在李晓老师这本《双重冲击》中有理性、客观、严谨的分析与解答。读罢让人血脉喷张、热血沸腾,只有认识对手、了解对手才能超越对手,书中没有鸡汤的说教,作者用有趣的历史、理性的认知、严谨的逻辑分析了美国霸权和美元体系。没有晦涩难懂的经济术语、没有高深莫测的政治学术语,作者像讲故事一样,展示了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未来发展的图景,不愧是2018年最犀利演讲“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作者最新作品。
评分##在中美冲突与疫情起伏的当下,这本书非常的新,李教授高屋建瓴,功底深厚。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更加健全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建设依赖于政府与制度的法制透明,人民币国际化同样依赖于政府信用,数字人民币从技术的角度无法解决规则的问题。
评分##本书涉及资料深广,对问题剖析极深,但成书语言却简单易懂,可见作者本人功底之深厚! 近期看过的经济学书籍中,思维导图做的最详细的一本,通过中美关系这个敏感话题,分析并引导出未来经济的预判和建议! 附录部分最难得,尤其是对学子个人六个能力的建议:养成并保持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选择的能力、审美能力、战胜困难的能力、要做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