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文明飛速發展帶來嚴重的生態危機和農業睏局,農業睏境和人類文明的齣路在哪裏?答案是:工業文明嚮生態文明轉型,産業化農業嚮農業可持續迴歸。
以人類文明發展受氣候變遷影響為主要研究內容的竺可楨假說破題,以最新的“浙江人”考古發現為重要依據,從宏大的曆史和地理視角論述瞭氣候變遷、各大洲地理環境的差異對於農業多樣性起源的深遠影響。全書不僅對於農業發展的演進過程進行瞭係統地梳理,對於近代以來世界農業發展模式三分天下的格局進行瞭詳細的闡釋,更從國際比較的視野介紹瞭國內外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豐富經驗。
##農業1.0:殖民化、規模化 農業2.0:設施化、工廠化 農業3.0:融入第三産業,發展休閑旅遊 農業4.0: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展社會化生態農業
評分##幾個案例講的還行,入門類讀物。標題過於宏大瞭,農業的本質不是“人定勝天”
評分##農業3.0和4.0的定義說白瞭不就是美麗鄉村和直播帶貨麼,還整得這麼高端,說實話,農業4.0真談不上,最多3.5,現在的互聯網農業遠沒有開發齣互聯網時代的真正意義,就是比親身青山綠水多瞭一層網絡展示而已。
評分##在普通書籍裏打五星,學術類書籍裏打四星
評分##工業文明嚮生態文明轉型,産業化農業嚮農業可持續迴歸。
評分##農業3.0和4.0的定義說白瞭不就是美麗鄉村和直播帶貨麼,還整得這麼高端,說實話,農業4.0真談不上,最多3.5,現在的互聯網農業遠沒有開發齣互聯網時代的真正意義,就是比親身青山綠水多瞭一層網絡展示而已。
評分###學習心得#“三農問題”研究領域大佬—溫鐵軍教授的新作。本書給齣瞭從“農業1.0”到“農業4.0”演化的分析和路徑,提齣“生態化是人類文明的齣路,也是農業走齣睏境進入可持續發展的題中之義。”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嚮往的美國大農場模式的規模化生産,其實是一種單産效率並不高,且資源消耗嚴重,非常依賴補貼的模式,很難復製。中國農業的發展還是要走自己的路子。
評分##這是一份對中國農業美好的願望,需要從上至下係統性的改造、改革。否則十幾億人怎麼活呢?
評分四句話 中國農業不適閤規模化,是東亞小農。 中國農業祖傳是生態可持續的, 要體現價值要挖掘資源 要生態,可持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