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謎題

金融的謎題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張曉樸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序言 中國金融發展應當重視德國經驗
前言 德國金融印象
第一章 德國金融的七個謎題
反金融化之謎
反私有化之謎
“大分流”之謎
“大穩定”之謎
“大逆轉”之謎
融資 DIY 之謎
協調性之謎
第二章 200 年德國金融史
德國金融的變遷
德國金融變遷的五個特徵
德國金融變遷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
第三章 德國如何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典型性事實
三支柱銀行體係
偏好自我融資的企業
協調性經濟體製
思考和藉鑒
第四章 德國為什麼可以維持低宏觀杠杆率
典型性事實
強勁的企業內源融資能力
穩定的住房市場與就業市場
健康的宏觀經濟金融
思考和藉鑒
第五章 德國中央銀行如何保護貨幣
穩定文化、社會市場經濟與央行獨立性
固定匯率時期:衝銷操作與適時升值
浮動匯率時期:以貨幣供應量為錨
歐洲中央銀行時代
思考和藉鑒
第六章 德國金融與房地産的良性循環是如何形成的
典型性事實
德國住房金融的“1+4”
思考和藉鑒
第七章 德國銀行為什麼“雨天少收傘”
典型性事實
審慎穩健的金融政策
確保穩定的三支柱銀行體係
管傢銀行和銀行池製度
穩健而審慎的企業部門
思考和藉鑒
第八章 為什麼中小企業融資在德國並不難
典型性事實
自立型企業
以管傢銀行模式為主的融資支持
思考和藉鑒
第九章 德國政策性與商業性金融是如何互補閤作的
典型性事實
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模式
思考和藉鑒
第十章 信用社為什麼能持續作為德國銀行業的重要支柱
典型性事實
自成體係的信用社網絡
從封閉到開放和基於並購的規模化
以外部審計為核心的外部治理機製
適宜的外部環境
思考和藉鑒
第十一章 德國股票市場為什麼發展滯後
典型性事實
三種傳統觀點
一種新假說:實體經濟“大逆轉”
思考和藉鑒
第十二章 德國金融的十個啓示
如何評價德國的金融體係
如何看待德國金融對我國的可藉鑒性
德國金融的啓示
附錄 德國金融體係概況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本書是近20年來國內少有的對德國金融體係進行的全麵而深入的比較研究。中國與德國在經濟金融發展上存在諸多相似性特徵。中德兩國金融體係的銀行主導特徵都十分明顯,國有或公共金融機構比重高,兩國都重視實體經濟發展,齣口導嚮性特徵明顯,兩國都實行大陸法係等。德國金融體係成敗得失都耐人尋味,可以為探索中國的金融發展道路帶來很多啓發。

本書基於對德國金融一手文獻的掌握和驗證,輔之以與美國、英國、日本及歐元區金融體係的比較分析,深入研究瞭德國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銀企關係、去杠杆、貨幣政策、住房金融、中小企業融資、政策性銀行、閤作金融和股票市場等問題,力求在弄清德國金融體係基本事實和內在運行邏輯的基礎上,為中國金融改革藉鑒德國經驗提供啓示。

本書為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課題《德國金融體係比較研究》的研究成果。

用戶評價

評分

##大而全得介紹瞭德國金融體係的特徵,介紹並不深入,十足的政策性文件,與其關注內容,更重要的關注未來5年的金融政策走嚮,隱含著官方對其的可取之處。德國有公共屬性的三支柱分級體係、關係型融資支持中小企業和逆周期、以穩定幣值而非平滑經濟為第一目標以及審慎的房地産貸款政策都可能會成為未來的長期目標。不過德國小企業融資、內源性融資和相對低的房價都是建立在德國深厚的産業基礎上,因為製造業有深厚積纍,地方發展均衡,纔能有如此均衡穩定的結構,金融為企業服務。其代價是企業高利潤而慢發展。中國經濟規模是其5倍之大,還需要發展,如果平衡好金融的效率、公平和穩定,是更睏難的問題。另外隨著疫情後的放水,德國房價的也開始暴漲,人性都是共同的,維護好支持長期發展目標的政策何其之難,等待中國新一屆的政策落地。

評分

##大緻介紹瞭一下

評分

##略讀

評分

##可以壓縮2/3

評分

##最近市場上有不少人鼓吹我們的金融應該拋棄英美模式,走德國模式,因為德國在製造業大國、銀行主導(以間接融資為主)等方麵與我們相似,且德國金融模式在房地産金融的穩定性、政府債務較低等方麵都錶現瞭良好的有效性。 但是德國模式也有他的局限性,如股票市場長期處於滯後、對新興産業投資不足等。我們與德國還是存在很多本質上的不同:1、基本國情不同,我們處於追趕的角度,經濟體量很大,但是人均GDP不高,而德國已經是成熟的市場瞭。2、雖然同為製造業大國,但是我們是大而不強,盈利能力不強。德國在製造業有很多“隱形冠軍”,同時受益於歐元區的紅利,企業盈利能力很強,融資主要靠內源性融資,擴張的意願不強,從而導緻企業部門的的負債率不高,這些我們都沒法比。3、房地産金融方麵可以藉鑒,主要是形成穩定的長期預期。

評分

##仔細想想,金融其實是有一部分公共品屬性的,把一部分銀行當成公共事業經營,也是一個思路。但分析德國的問題,要放在歐元區的大背景下。受益於歐元紅利,德國本幣低估有利齣口,經常賬戶長期大幅盈餘即緣於此。其金融體係的特殊性,肯定也要在這樣的前提下討論。在一個統一貨幣市場中單獨討論其中一個經濟體的金融特性,即使得齣一些有價值的結論,也很難讓人完全信服。

評分

##大而全得介紹瞭德國金融體係的特徵,介紹並不深入,十足的政策性文件,與其關注內容,更重要的關注未來5年的金融政策走嚮,隱含著官方對其的可取之處。德國有公共屬性的三支柱分級體係、關係型融資支持中小企業和逆周期、以穩定幣值而非平滑經濟為第一目標以及審慎的房地産貸款政策都可能會成為未來的長期目標。不過德國小企業融資、內源性融資和相對低的房價都是建立在德國深厚的産業基礎上,因為製造業有深厚積纍,地方發展均衡,纔能有如此均衡穩定的結構,金融為企業服務。其代價是企業高利潤而慢發展。中國經濟規模是其5倍之大,還需要發展,如果平衡好金融的效率、公平和穩定,是更睏難的問題。另外隨著疫情後的放水,德國房價的也開始暴漲,人性都是共同的,維護好支持長期發展目標的政策何其之難,等待中國新一屆的政策落地。

評分

##重復內容較多,挖的也很淺。

評分

##一本係統分析德國銀行體係的書,破除瞭很多關於德國銀行的刻闆印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