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赵扬十余年的建筑实践及求学生涯,可以看到一位青年建筑的成长历程,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又重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不应该固守理念,要放下对作品的执念,让建筑不断地向现实敞开心扉,自然生长出它该有的样子。好的房子,是建筑师和主人共同的作品,它不抗拒生活,而且因为生活,变成了更完整的场景。
这本书是建筑师赵扬自我解剖、反省的成长笔记,真实记录建筑师琐碎、幸福的日常以及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平常而真实的日子中去感知尺度和分寸,明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彻底荒谬的。
##久违了,在冬日的被窝里一口气读完一本小书的快乐。赵扬老师的文字太棒了,和他本人、和他的房子一样,像妹岛先生所评价,落落大方,看起来未经修饰但就是让人好舒服。接下来还有一篇和出版方的约稿,就,书评里再慢慢道来吧~
评分##一时间竟想不起那天宇宙老师是引用了怎样一句话诱使我买下这本书的了。去云南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勇气。看完也更想去斯里兰卡了。
评分##最喜欢境遇、“离形得势”和感念三位老师的部分
评分##作品一般,文字不错,装帧更是精美。
评分##lucky
评分##要读懂建筑,首先要读懂背后的甲乙双方。这便是一本优秀的乙方自述,让乍一看并无太多新奇的建筑一下子拥有了充实的灵魂。脱离环境和甲乙双方评论建筑,那都是不讲道理。所以希望建筑师都能有赵扬的自觉,多说人话。
评分##看得很感动,用非常详尽又通俗的语言描写了建筑与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在很多地区做建筑,要受气候、地形、文化绑缚。赵扬用了一个很动人的形容叫“当年读书时候理解的地域主义建筑,更多是种美学上的多愁善感。”最喜欢的还是没盖完的房子的部分,那里有一个专业人士对自己专业/事业的热爱和青春无悔。也有希望自己青春无悔得到承认的动容。
评分##「建築不是從建築學中來的,建築要從世界中來,再回到世界中去。」有點馬哲哦~成為專業,成就作品,成全項目真難吶。行文結構比較類似,最後都有一段議論感悟,確是有實踐的小資情調文藝青年,時常來點批判。在勞力士資助計劃七個藝術門類裡,建築作為藝術是非資無產最難高攀的,因此與不抗拒生活矛盾對立面較大。共有之家有日式風格。
评分##三个未完成的作品冥冥中体现了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