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已步入新全球危机时代。
作为亚洲金融的监管者,沈联涛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在书中,他结合自身经历,力求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以及解决危机的主要参与者的视角,来还原历史情景和事件,并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剖析了导致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种种原因。作者认为,每次危机都是对治理水平的一次考验。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要靠在公司、金融和社会层面上的良好治理。本书还披露了相当多的重要文献,并涉及国际金融界的许多重要人物,他们在历史重要时刻的言行也是本书的一大看点。
精装典藏版收录作者新版自序《百年变局》,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佳作。
##全球经济变迁
评分##通常读书就是从一本读到另一本,我就是从《置身事内》读到这一本的。最近在看考试的书,减少读书的时间是一个错误。因为时间用来刷微博的视频了,浪费生命。本来就想看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关于香港抵御国际对冲基金的那段历史。危机期,看关于危机的书,很应景。
评分##萧条的唯一原因是繁荣
评分##沈联涛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10年中,不断反思危机的根源,以及留给亚洲国家的惨痛教训,最终写作成本书。目前中国面临的国际金融局势空前复杂,我们有必要重新回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为应对危机做准备。
评分##私以为这本书写挺烂的,琐碎、重复、没有重点。致命的是让人读不下去。恕我浅薄了。
评分##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资本管制是中国金融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吗?
评分##沈联涛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10年中,不断反思危机的根源,以及留给亚洲国家的惨痛教训,最终写作成本书。目前中国面临的国际金融局势空前复杂,我们有必要重新回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为应对危机做准备。
评分##沈联涛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10年中,不断反思危机的根源,以及留给亚洲国家的惨痛教训,最终写作成本书。目前中国面临的国际金融局势空前复杂,我们有必要重新回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为应对危机做准备。
评分##作者是亚洲危机的经历者,因此这本书对亚洲危机的描写和分析相对更精彩。1.作者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对西方的思维体系和市场观念进行了反思和怀疑,并提出了东西方结合的分析视角,这是作者后来分析的总的前提。2.把日本放到了更长的历史框架中去分析,点出了日本的起落对世界经济体系带来的变化和冲击,尤其深刻的是将日元的起落和东南亚经济危机联系起来了,即:日元逆差交易刺激了金融衍生品和对冲基金,日元升值影响本区各国币值稳定,日元起落导致本区各国外资流入的消长。3.对08危机描述的相对比较中规中矩,新意不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