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德斌先生的英文论文的选辑修订而成。与其他有关大分流的论著不同,作者研究强调把18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分流问题与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具有中国、欧洲或者日本之间的比较视野,并且引入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或方法,尤其是近二十年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计量统计与实证分析等方法。
##马德斌的一部论文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必读书目,可与彭慕兰的《大分流》对比阅读。
评分##“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德斌先生的英文论文的选辑修订而成。与其他有关大分流的论著不同,作者研究强调把18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分流问题与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具有中国、欧洲或者日本之间的比较视野,并且引入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或方法,尤其是近二十年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计量统计与实证分析等方法。”
评分##不如期待中详实
评分##“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德斌先生的英文论文的选辑修订而成。与其他有关大分流的论著不同,作者研究强调把18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分流问题与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具有中国、欧洲或者日本之间的比较视野,并且引入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或方法,尤其是近二十年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计量统计与实证分析等方法。”
评分##本书在对中西、中日经济分流问题的认识上,体现出鲜明的制度经济学取向,将其归咎于中国与西方在治理形态和组织形态上的差异,中国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与西方分散的政治架构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体现在财政和司法领域。清代中国的人均税收经计算后远低于欧洲各国,其原因在于统治者优先考虑政治稳定和王朝存续,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官僚制内部激励问题。低税率虽有助于维持统一,但也束缚了国家能力的增长,延缓了中国在早期近代的经济增长。在法律传统和制度方面,作者没有赞同黄宗智等修正派对于传统中国产权与契约问题的乐观估计,而是指出同西方相比,传统中国长期依赖非正式体制,既没有职业法律人保证地方官在自理词讼中严格依照法律,也没有推动与商事有关的民间习俗形成正式的商业法律,正式与非正式体制的差异也深刻影响了二者商业规模的发展
评分##“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德斌先生的英文论文的选辑修订而成。与其他有关大分流的论著不同,作者研究强调把18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分流问题与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具有中国、欧洲或者日本之间的比较视野,并且引入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或方法,尤其是近二十年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计量统计与实证分析等方法。”
评分##实际上是作者的论文合集。不得不说,虽然有些章节读起来有点枯燥,但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其中有不少方法和思路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比如定义消费篮子来表达最低限度的生活消费。并且,从论文文献和数据看,作者也是看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总之,这本书更适合经济学研究爱好者,并不是历史类读物,是一本研究读物。作为一本研究读物,这之中的分析究竟对与错,各方自有各方的解读,不做评述。
评分##马德斌老师的论文翻译结集,各部分主题分散。第一部分的4篇文章写得随意,体例上其实不是很严谨的论文写作方式,但散落洞见可寻。第三篇中西法律制度演化对比的分析性综述最佳。其实Ma最具有意思的研究是其与Jared Rubin合作的2019 JCE paper,解释为何专制君主制低税收,可惜本书没有收录。
评分##“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德斌先生的英文论文的选辑修订而成。与其他有关大分流的论著不同,作者研究强调把18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分流问题与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具有中国、欧洲或者日本之间的比较视野,并且引入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或方法,尤其是近二十年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计量统计与实证分析等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